中国青年网安阳8月11日电(通讯员 张珈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人员张珈伟8月11日奔赴红旗渠纪念馆与风景区调研红旗渠精神的继承与传播,并寻求在新时代下对其进行创新型转化的可行性措施。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推进与科技的日益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保护显得更加尤为重要。当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原封不动的予以继承与保留,而是应当在新时代下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相契合,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成功转型为更加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精神文化,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从中找到内在的精神力量。
8月11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践人员张珈伟奔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开展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1日上午10时实践人员到达红旗渠纪念馆后随即展开调研工作。实践人员首先从纪念馆开始,了解红旗渠工程修建的背景,修建过程与建成之后的影响。在纪念馆内的一份《林县志》中实践人员了解到林州从明朝中期开始的有关旱灾记录,多次看到用红色字体所标明的“人相食”的字样,并像同行的两位老爷爷进行了请教与讨论,从他们口中更加详细的了解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林州所经历的旱灾详情,红旗渠工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修建。
民国林州逃荒数据
实践人员 张珈伟 摄
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一声开山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实践人员跟随导游讲解,了解到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从高山除险到隧洞坍塌等种种困难,但即使这样,林州人民仍然不畏艰难,乐观面对,并涌现了一批像任羊成,吴祖太,李茂德等的优秀先进人物与劳动模范,林州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这从红旗渠主要材料消耗节约情况中可以体现出来,其中石灰总用量14.5万吨全部由自己烧制。仅此一项节约了经费232万元。
红旗渠主要材料消耗节约情况
实践人员 张珈伟 摄
红旗渠修建完成之后,周恩来总理曾评价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实践人员从当地居民走访中了解到,红旗渠修建完成之后,林州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并带动了林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此后更掀起了一股“出行热”,林州人民外出寻求发展机会,并在之后把先进技术与知识带回林州,来到家乡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并以此回馈故乡,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十万大军战太行”到“十万大军出台行”以及后来的“十万大军富太行”。林州发展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尤其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建筑业最为出名。林州更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卫生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等荣誉。
11日下午,实践人员来到了红旗渠工程最有代表性的青年洞景区,实地感受红旗渠工程的精神力量,与来自山东青岛的两位游客进行了探讨,他们表示红旗渠工程在当地的知名度比较高,此行前来就是好好观摩这项令人震惊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实践人员就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型转换问题方面向他们征求看法,他们表示通过此次游览更加充分的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能用这种精神不断的激励自己。
红旗渠青年洞
实践人员 张珈伟 摄
红旗渠是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启示我们:构思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实现梦想,需要敢啃硬骨头的胆识勇气,更需要脚踏实地,亲国亲民的情怀。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光靠语言来实现,需要我们行动起来,发现寻求更加新颖的方式来对这一优秀精神文化进行传承,转化与传播。
团队负责人:刘晨晖 15237325486
撰稿人:张珈伟 19837212098
8月11日 河南林州 张珈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1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