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郭骋、顾思熠、胡玉杰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既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培育高质量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关键在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的根本在科技、人才。
今年8月伊始,成都理工大学“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宜宾科创城的案例分析”实践团由商学院学子组成,努力进取,在宜宾临港科创城、大学城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团队与宜宾市双城服务局的高等教育服务科参观,并与科长、工作人员密切交谈,了解科创城如何产教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图为团队成员在科长、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科室
图为团队成员与科室工作人员交谈
团队成员通过收集并统计相关调查问卷,审计相关会计凭证以及实地取证分析等方式对相关项目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实实在在的问卷调查与各单位工作人员的真诚交谈,我们了解到:为全力推进“双城”建设,宜宾市于2016年“双城”建设之初,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双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双城”建设统筹协调、牵头联络、督促检查等工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为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双城”工作力量,宜宾市委、市政府结合机构改革要求和发展实际,创新组建了市大学城科创城服务局,这也标志着宜宾推动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有了新的起点和更高平台。
双城建设到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
图为科创城院士楼和科技岛
“双城”拔地而起、无中生有
市委、市政府将宜宾临港新区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条件最好的36平方公里规划为大学城和科创城,举全市之力推进,目前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加快建设。3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位推动,亲自带队开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招引工作,截至目前,“双城”已累计签约高校达18所,签署项目落地协议15所,在宜办学高校达10所(6所开学:四川大学宜宾园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4所在建: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校区),今年秋期全面开学后,在校大学生达到5.7万人,在宜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较2016年实现了“两个翻番”,9所985和211高校与宜宾开展了办学科研合作,我省3所部属高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已在宜办学,西南交通大学即将落地,宜宾高等教育从短板变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图为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
产教融合发展,弯道超车
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推动产业兴盛、城市繁荣。“双城”建设伊始就一直贯彻的“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思路,通过筑巢引凤、完善机制、搭建桥梁,全力以赴推进高校、产研院与企业、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引进的高校在设置院系专业上紧密围绕全省“5+1”、宜宾“8+2”产业需求。定位为国家级孵化器的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于2019年3月建成开园,引入清华启迪集团实施整体运营,采取市校企共建、补贴运营经费、实施科研项目激励等措施吸引科研机构入驻,同济汽车研究院等8个产研院和邓中翰院士工作站已挂牌,四川轻化工大学、电子科大等院校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着力打通需求对接渠道,引导在宜高校积极开办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学院学科;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技术研发及市场化项目100余项,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已落地宜宾,我市科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与科室工作人员的合影
人才风云聚会,跨越突破
宜宾市双城建设服务局始终将“开放包容”的宜宾城市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创新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实施招才引智百日攻坚战,宜宾“双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为人才求学创业搭建好舞台。3年来,“双城”共聚集高层次人才164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51名、硕士研究生817名,其他高层次人才378名。四川欧美同学会海归创新创业基地在市科创中心挂牌成立,诺奖得主马克·列文等世界级专家学者的工作站落户宜宾。成功举办澜湄区域高等教育论坛,组建川南高校联盟,目前在宜高校已与近20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留学生达到50余个国家600人规模,列全省第二,实现“跨越突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