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浙农林人开展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助力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作者:徐舰航

浙农林人开展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助力全面小康社会

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之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与7月5日走访崂山村,在感受崂山村高质量的蝶变和淳朴乡风的同时,团队成员也看到了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崂山农旅”。

今年6月以来,团队成员就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经过半个多月的选题策划、查阅资料,梳理资料以及多次如火如荼的讨论后,制定了如何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方案。可以说实践团是在充足的前期准备下去走访崂山村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实践前的讨论 邹淑桢 提供

据团队成员前期查询资料了解,目前农村里有许多的年轻人常年外出经商打工,然而如何处理常年外出打工的那些人在农村里的房子?如何利用这些房子?如何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为更好的解决农村空房问题,团队成员在听了崂山村委班子对于崂山未来发展规划后发现,“崂山农旅”这一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空房问题,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加了那些常年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一举两得。

7月5日,团队成员先后来到了崂山村治理有效的河道、记录崂山村发展历史的文化大礼堂、遍布荷花的荷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服务中心、老年食堂以及规模宏大的香榧种植基地,通过与崂山村委的座谈以及对村民的采访等方式对崂山村的乡风文明,发展历程以及治理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崂山农旅”的发展模式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也符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上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新式。

图为废弃的树根做成根雕 沈亦旸 提供

团队成员在7月5日上午走访整个村落时,发现崂山村目前正在种植桃树,等到明年春天,路边上的桃树开花,将会营造出“十里桃园”意境,废弃的树根又拿来做成根雕,做好后也是放在村子里给前来旅游的人参观。可以看出“崂山农旅”始终都是围绕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达到了生态宜居的效果。并且在上午听崂山村委班子讲崂山未来的发展时,村主任说未来走进崂山村将是一种相邻和谐、笑脸相迎的一种气氛,就像是《桃花源记》里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种氛围。而且在进村的道路上都种上了大量的桃树,因此崂山村在乡风文明这一方面打造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文明乡风。

图为团队成员与崂山村委的座谈 沈亦旸 提供

随后团队成员在7月5日下午走饭崂山村时,也参观了崂山村的香榧生产基地,据团队成员的参观了解,崂山村的香榧基地有着约600亩的生产规模,并且与浙江农林大学有着紧密的合作,浙江农林大学的老师会不定期的走访村庄,走访的同时也会向村民们讲解香榧种植的要点,所以崂山的香榧生产在专业指导老师下进行生产的,并且有着现代农业的洒水方式,机械洒水。可以说产业是兴旺的。

图为指导老师为村民讲解香榧种植要点 沈亦旸 提供

总的来说“崂山农旅”是符合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的一种模式,既能够满足城市里的人想要下乡旅游的迫切心情,又能够给乡村带来资金和人流,增加乡村的名声,也是一种城市与乡村相联系的一种新模式,能更好的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建设。

图为实践团的合照。 沈亦旸 提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实践感言 机电学院】社会实践感言
社会实践已接近尾声,通过为时六天的社会调研,我学到了许多工作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的地位与影响。科技将我们带入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信息如泉水般…
【实践感言 张新哲】社会实践感言
一个暑假,转瞬即逝,主要也是每日的忙碌过得格外充实,让我感觉时间也是过得很快很快,暑假假期期间,去与舍友组队进行了社会实践,我感受到社会与学校的差距之大,同时也要在以后学习里头更有目的的去提升…
【实践感言】烟大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感言
这一次的实践持续了一周左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社会实践,经过了调查、策划、编辑等程序我们的实践也就算是完成了,我感慨颇多。实践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它带给我了意想不到的感觉并且…
【实践感言】社会实践感言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节奏,为了全民抗疫减少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在家隔离。由于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我们所能选择的娱乐方式里就少了很多,上网冲浪也就成了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于是疫情刚一…
湘大社会调研团赴大岩村茶叶加工厂实地考察
(通讯员:魏忻昱王颖)8月18日,湘潭大学赴保靖县葫芦镇调研团成员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来到著名茶业黄金茶的原产地保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
互联网承传统文化,新时代育奋进新人
互联网承传统文化,新时代育奋进新人7月26日-30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侨乡惟志队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承传统文化,新时代育奋进新人”为主题,围绕立德树人…
设计+乡村振兴|| 西安有茶 卢氏有堂
8月19日,阳光学院设计学院赴西安助推美丽乡村宣传视频项目社会实践队进行第二天项目实践,团队成员在西安村两位村干部的陪同下前往卢氏宗祠拍摄取景。原西安村书记卢伯震向实践队介绍卢氏宗祠建设历史,卢氏…
进入梅溪,了解民心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通讯员:曹颖)2020年8月19日上午10点,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赴邵阳、娄底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们到达今天实地调研的目的地——娄底市新化县梅溪村村委会,虽然天气依旧十分…
折纸中的数学
折纸中的数学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李红艳吴少敏)2020年8月19日,我们的志愿者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伊始,我们先讲解了数学暑假作业的错题,后来又带着大家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学习了新的知识,…
“红色电台”寻红色记忆,中南学子展鲜活党史
党史是国史的核心部分,党史贯通国史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