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滨州非遗,忆家国乡愁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张鹏

2020年八月中旬,得兴去滨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这是疫情到来之后我第一次走出家门眼望当下的祖国。去之前的一个晚上,我辗转难眠,怀揣着万分的激动踏上了这条足以令我难忘一生的路。初识时得知滨州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孕育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展示、传承和保护其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市建立了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于2016年6月11日“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正式对外开放。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位于滨州市文化馆二楼,面积700余平方米。含民间文学区、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区、传统表演艺术区、传承交流区、染织布艺区、草柳编结区、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七个主题展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用主题场景、柜台展陈、现代传媒、传承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展示滨州市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貌。

发源于博兴的吕剧、草柳编、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年画及滨州民间剪纸、邹平芯子、沾化渔鼓戏、阳信秧歌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滨州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劳动人民创造力的重要见证。滨州非遗,是我们生活的印记,让我们在时光的隧道里认出彼此,无论走多远,我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7月11日时我便从新闻中得知,滨州市老年大学组织全省老年教育骨干培训班成员100多人到滨州市文化馆非遗展馆交流观摩,感受滨州非遗动人之美。他们对整个展馆摆设、布置赞不绝口,对滨州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边看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从这时起,我便有了去滨州一观的想法,只是碍于种种原因,八月中旬才得以实现。

我还在网上了解到,非遗展馆自2016年6月开馆以来,就免费对外开放,接待群众5万人次,针对参观团队开展免费公益讲座400多场,其中未成人团体200多个,已成为滨州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展馆的诸多活动令很多人受益匪浅,亦或令人们对乡愁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独到的见解,这是我们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便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一次次创新一次次沉淀中茁壮成长的。我们也从未见过其他比我们更具有爆发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及此,我们的民族未来是鲜明的。

回到滨州市展馆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见证。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五代始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明清以来的大规模移民使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碰撞与交融,孕育出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市市于2006年5月成立了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传承、研究、宣传等工作,保护中心肩负“卫士”的责任,为展馆保驾护航。

参观完之后,我的大脑一度空白,第一个涌现的词汇便是乡愁。我们身处时代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很容易在忙碌转不停的生活中忽视这个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整日疲于奔走,为了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甚至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高端消费……城市里的年龄结构逐渐年轻,而偏远地区则出现了更多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呼唤乡愁正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赋予社会的赠品。整天在大城市忙碌的人,何不请上几天假,回到那个塞满了回忆的小乡镇、小县城,去看看地里那熟悉的身影,去小院里看看那盆许久未曾瞧过的仙人掌是否结出了果实,去看看那片无名的小花是否还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8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最新发布

上外贸学子暑期实践——走访农业单位及社区问卷调查
7月21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新生的芦笋”实践小组走访淮北市濉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以更好地了解淮北市农业发展以及新媒体营销现状。实践小组来到单位之后…
薪火相传·让非遗活起来
2005年12月,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也成为了我国文化建设重要…
“品”滨州非遗展馆,忆家国乡愁
2020年八月中旬,得兴去滨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这是疫情到来之后我第一次走出家门眼望当下的祖国。去之前的一个晚上,我辗转难眠,怀揣着万分的激动踏上了这条足以令我难忘一生的路。初识时得知…
我愿知浩海,强国心不改——三下乡线上海洋知识大调查活动
我愿知浩海,强国心不改2020暑期团队调研纪实及协作心得感悟项目“调查当下网友对海洋知识了解情况并探讨解决方案”于8月3日正式启动,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热衷志愿服务的5名同学共同参与。2013年8月3日人民日报…
感受非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为创新文化现代化,促进滨州市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推广。2020年8月15日,我有幸参加青岛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调研团赴滨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开展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先后观看了民间文…
让青春在战“役”中绽放出光芒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无数大学生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为防疫控疫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7月16日,乌鲁木齐新增6名确诊病例,打破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9天无增长病例的记录。乌鲁木齐航班被大量取消,社区封闭…
走进滨州市非遗展馆,让非遗传承活力再现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资源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戏曲曲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和手工技艺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现如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普遍存在着传承形式单一、推广手段稀缺的问题,人们往往只知其…
上外贸学子暑期实践——淮北诗和远方农业基地推动营销转型
7月20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新生的芦笋”实践小组来到淮北渠沟镇诗和远方科技农业基地,对农场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展开主题调研。(图为淮北诗和远方生态基地摄/任不凡)淮北市渠沟镇诗和远方科技发展有…
中国计量大学“知行”量行团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身为大学生,我们享受着国家最良好先进的教育条件,掌握着前沿的文化知识。而与此同时,仍然有孩子因为环境和条件等问题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因…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回顾红色记忆,追寻先烈之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滁州市的红色历史并发扬红色文化,2020年8月1日,滁州学院“回顾红色记忆,追寻先烈之路”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滁州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展开了主题为红色旅游路线设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