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即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即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了解农村扶贫产业发展、探索产业兴农现状、搜集农民生产生活所面临的问题,2020年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暑期赴重庆等地社会实践团湖北分队来到宜昌市五峰县,调研让该县农民通过蚜虫脱贫致富的五倍子产业。
五峰县是湖北省最后一批退出贫困县的地区之一,地处武陵山区,交通不便,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探访科研基地,摸底产业根基
8月6日,队员们跟随赤诚生物公司严高红老师前往五倍子科研示范基地参观。严高红侃侃而谈,向队员们介绍了五倍子,五倍子是漆树科植物盐肤木被倍蚜虫寄生之后产生的虫瘿,其作用包括提炼光刻胶原料、医疗药物、食品行业和军工等。市场需求极大但产地产量都有限制。通过人工培育、收集、接种倍蚜可获得高产高质的五倍子,而湖北省五峰县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世界五倍子种植、加工邻域独占鳌头。
在百年关村队员们参观了倍蚜收集大棚、倍蚜越冬用特植苔藓、“林药蜂”模式林。同时了解到,由于盐肤木和倍蚜品种原始,产量较低,由五倍子林、林下中草药、林间蔓生水果、林外蜜蜂混合成的“林药蜂”种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增加种植户收入。下午,湖北分队前往位于王家坪村的五倍子科研基地,这个基地主要用于选育盐肤木和特植苔藓。基地附近的农民把地租让给基地后,通过为基地管理田地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作为华农农学学子,此次参观基地给团队带来了满满的知识收获,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个特色扶贫产业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知识创新。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农科知识,为将来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山下乡进林,采访脱贫种植户
8月7日,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当队员们到达五峰县最西边的火山村时,种植示范户唐志海、李慧英夫妇正在自己葱郁的的倍林中指导工人劳动。据了解,夫妇两人从2018年开始种植五倍子,通过不断摸索和大胆尝试,他们承包了搬迁户留下的荒山荒地,3年中将自家的五倍子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到300亩。通过林下套种药材,林中放养蜜蜂的“林药蜂”模式,2019年他们家产出了7000多斤干货五倍子、500多斤五倍子蜜,毛收入接近30万元。他们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去年一年就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五倍子200多亩,为村里提供了十多个劳动岗位,因为贫困户搬迁而清寂的家乡也重新焕发了非凡的活力。现在,夫妇两人正在着手精细化种植,改造生产环境。在被问及种植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时,李慧英笑着回答:“困难肯定一直都是有的,但只要坚持下来就行了。” 由此可见,脱贫不是只靠脱贫产业和国家扶助,更重要的是乡亲们的干劲儿和上进心,扶贫扶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永不退缩的心。
总结问题,提炼收获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当地政府补贴种植户、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五倍子价格保底收购、合作社带头种植等诸多措施降低了种植风险,保障了农户的利益,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让脱贫户劳动致富。
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了局限五倍子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是结倍叶片普遍有枯亡;二是特植苔藓中杂藓泛滥;三是盐肤木、苔藓、倍蚜的品种原始,产量较低,易受病虫害影响。
当地政府、各界专家学者正和种植户一起携手寻求解决之道,相信经过汗水浇灌的五倍子产业会在五峰的沃土上,盛放出更加绚丽的希望之花,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涂上一抹崭新的亮色。
这次探究五倍子产业扶贫发展的调研活动让大学生们走进乡村,深入实践,更直观的了解了五峰县对国家脱贫攻坚战的积极响应。此次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团队的收获却是书本上钻研数月也得不到的。团队通过面对面采访和实地实践参观,了解了许多种植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也了解了五峰的扶贫发展过程。但团队的脚步仍不能停下,撰写详细的实践报告,将本次调研活动转化为成果。勤读力耕,利己达人,农科学子一直在路上。
文字记者: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暑期赴重庆等地社会实践团湖北分队 张磊 严雯雯
摄影记者: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暑期赴重庆等地社会实践团湖北分队 汪哲
审核人:植科院辅导员 张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