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非遗文化,不负前人,不负岁月

来源: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淏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标识,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8月12日,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遗传承调研队走进了周村古城——去探究周村烧饼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探索非遗传承的。

走进烧饼博物馆,了解烧饼历史渊源

实践队队员走进了位于周村古城的“周村烧饼博物馆”,走进周村烧饼博物馆,了解周村烧饼厚重的历史文化。踏入一楼展厅,古色古香的色调却渗透着难以掩盖的现代气息。墙壁上挂满了有关周村烧饼的文献资料,从烧饼起源到后来的传承发展,一幅幅珍贵图片辅以文字,生动形象地为游客讲述着这一古老小吃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博物馆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详细了解了周村烧饼的历史发展,并对周村烧饼的兴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据有关专家考证,周村烧饼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胡饼”。博物馆负责人告诉我们说:“这个胡饼本来是新疆地区的食品,在丝绸之路形成后,才传入了我们中原地区,而周村就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城市。”周村当地人取“胡饼”的薄、脆、香的特点,并加以改良,逐步发展为当时的“周村大酥烧饼”,即是周村烧饼的雏形,堪称饼中一绝,“形似满月,薄如秋叶,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图为调研队成员正在采访工作人员周村烧饼的历史渊源。

在和当地负责人的交谈中,调研队队员了解到,周村烧饼经久不衰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包容,它原起源于今新疆地区的胡饼,后经丝绸之路传到内地,并和中原美食文化的结合:二是创新,多次制作工艺的创新才有了现在周村烧饼的美誉。在介绍中队员们认真倾听,对周村烧饼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观摩烧饼制作,感受匠心魅力

周村烧饼博物馆内,制饼师傅左手持面剂,右手旋饼,饼转如飞轮,转眼间,乒乓球大小的面团变成了薄如蝉翼的饼坯。用手轻轻揭起后迅速往摊满芝麻的木盘内一蘸,随即反托在右手指背上,直接送入温度达240℃高温的炉膛,延展、着麻、贴饼,动作轻巧灵活,一气呵成,顷刻间,一张布满近2000粒芝麻的烧饼新鲜出炉。看似轻松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是匠人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才有了如今薄如蝉翼的饼。

如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周村烧饼,在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精致的做法,使周村烧饼成了淄博美食的典型代表。一位烧饼师傅说:“周村烧饼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延传的美食’,完全靠手艺延长它的保质期,没有任何添加剂。我们希望周村烧饼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保留下去,多少年以后,制作烧饼的手艺不会失传,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通过品尝周村烧饼,尝出属于淄博的味道。”

传承保护非遗,不负前人,不负岁月

调研队队员了解了烧饼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感受了烧饼制作工艺后,在古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街坊。调研队队员发现,被采访的诸多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周村烧饼发展的历史,并且绝大多数人对于制作周村烧饼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都没有太大兴趣。但通过烧饼的售卖情况来看,周村烧饼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发展而努力改变,烧饼口味越来越多,有甜、咸、五香、奶油等多个品种,包装也越来越精致,有铁盒装,纸盒装,礼品盒子装;销售渠道已不仅仅停留在实体店销售,网络销售的销量越来越好。周村烧饼这一非遗产品已从“深巷”走向市场,还需继续加强非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发现,让非遗进行创新性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新的历史时期,让非遗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图为周村烧饼所在地拍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了周村烧饼的历史渊源,感受了周村烧饼传统制作技艺的魅力。诸多流传的周村烧饼的传说,不仅承载了周村烧饼的千年历史,也见证了周村烧饼作为非文化遗产的意义,一个城市的风情,都是凝聚在一项项非遗项目中的,非遗文化为城市增光添彩,当代人青年人也将不负前人的厚望和寄托,不负非遗,不负岁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5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手语传情,汇梦同行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无声的需求等待被听见,有一些特别的梦想渴望被点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便是这样一群用爱与行动打破无声壁垒的使者。团队成立之初,就聚焦于手语志愿……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让爱与希望同行

团队宗旨与愿景心语汇梦以“用心倾听,用爱汇梦”为宗旨,旨在通过志愿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群。团队愿景是建立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和谐社会,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心与梦的交融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用心”感悟,实践出真知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了解乡村发展实况及疫情冲击下采取的精准脱贫措施,听取百姓声音,体悟“实践出真知”的真实感受,玉溪调研队队员在江川区江城镇江城社区春晓蔬菜种植合作社展开了实践采访。农…
爱与成长,双向而行
昨日临行前的那场雨一直下到了深夜才肯停歇,清晨的凉风伴着雨后独特的味道飘到我的窗前,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太阳还未升起。凌晨五点,原本要窝在被子里的我被这些天养成的生物钟成功叫起,习惯性的坐到…
沉淀的岁月,不负遇见
微风,轻轻抚过我的脸庞,扬起我的发丝。我慢慢的闭上双眼,树叶来回作响,像是演奏一场交响乐,今年的夏天,是与众不同的夏天。一瞬间,盛满记忆的匣子好像被时间钥匙开启,回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
安丘市未成年人犯罪调查
8月9日,实践队成员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人民法院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了安丘市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情况。此次调研,成员主要对青少年的犯罪原因、本市青少年犯罪的数量、犯罪地点、恶性案件以及本市预防青少…
山东大学学子赴东营市吕剧博物馆,传承吕剧文化
2020年8月23日星期日,山东大学赴东营吕剧调研宣传团前往东营市吕剧博物馆,欣赏了关于东营市吕剧艺术起源和发展的实物陈列和文字介绍,并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东营市吕剧博物馆位于东营区东三路218…
山大南腔北“调”调研团聊城采访之旅
2020年8月23号晚上八点,山东大学“南腔北调”调研团团员杨方雯在其居住地附近对在校大学生刘新宇进行了以大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情况为主要内容的采访调查。采访对象为一名聊城大学的下一届高三学生,采访内…
滁院学子三下乡之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将全世界都拉入了一场飓风之中。在全世界与飓风搏斗的过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似乎与这样的一个“人灾”没有太大关系,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乡间井…
洛阳学子学子三下乡:保护传承洛阳非遗,彰显河洛文化
为响应近日召开的洛阳市文化旅游大会,洛阳师范学院探索文化项目小组着眼于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调查研究。2020年8月1日上午,调研小组于洛阳市博物馆门口集合,开展对非遗文化…
保护人类瑰宝,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历史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遗传承调研队队员于2020年8月14日到8月16日在寿光市三元朱和张家河头村进行走访实践。参观蔬菜基地,探索农业文化寿光市有悠…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保护传承洛阳非遗,彰显河洛文化
为响应近日召开的洛阳市文化旅游大会,洛阳师范学院探索非遗文化项目小组着眼于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调查研究。非遗调研小组于7月下旬在洛阳市博物馆、洛邑古城等地开展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