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在同学当敦促下迷茫地加入了常熟理工学院“绘读一夏”实践团队,团队的实践目的是调查苏州地区家庭绘本阅读的普及情况,从师范生视角给出建议和帮助。我对“绘本”这一主题还很陌生……直到踏进这一户人家的大门。
在之前书店的问卷调查中,被问到的家庭或多或少曾购买过真正意义上的绘本。我们的问卷只是一份份数据,就像例行公事,一张纸很轻,远没有提现其中包含的重量。而重量在深入某个家庭进行访谈时,猛地压在我肩膀上。
采访家长时我们问道:“理想中,您觉得绘本的作用有哪些?”家长的回答不像之前那些那么五花八门的“完美”答案,反而满是现实的气息:“绘本买了没用,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看,孩子也不想看,一天到晚只知道动画片、手机。”小女孩也表现得不那么活泼开朗。她靠着墙边,把双手藏在身后,紧紧绞在一起。我心里了然:这是个像我以前一样内向的孩子,她很不适应陌生人。在大学“开窍”寻找机会主动历练自己前,我也是瑟缩的性子。这对父母二人每天忙于店铺的经营,虽然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在忙碌和压力下,难免有烦躁和疏忽,一点一滴对孩子造成了影响。
绘本价格可以说是昂贵,如果觉得没有多大用处,家长不会主动购买。深入人心的观念确实不那么容易改变,回访是必要的了。这次只有我一个人,时间挑在中午,午饭后并且是午睡前。第二次来,小女孩还是不太认识我,但人数少了也让她不那么紧张。征得爷爷奶奶同意后,我和她在客厅的野餐垫上一起看起了我带来的绘本。
一开始是各看各的,两个人离得有些远。小班的小女孩还不认识字,看着图片也津津有味。但不一会,她遇到了困难。绘本的左右两面汇成一张迷宫,通往出口的正确道路上有宝石,而岔路上有妖怪。小女孩在这一页上停留了很久,翻过去把后面的内容浏览一遍又回到这个页面上。我抓住这个机会用手指点着起点的位置:“从这里开始,小朋友不认识路了……”她被吸引了注意力,渐渐开始和我说一些断断续续的句子,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走完迷宫,我挑选了一本“颤抖先生”的故事,讲述“颤抖先生”因为自己的胆小,让朋友一个人到森林里去……
绘本的作用有很多,根据之前问卷的调查,家长描述孩子在阅读绘本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故事让孩子明白蛀牙的危害,养成刷牙的好习惯;《菲菲生气了》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我爸爸》、《我妈妈》让孩子珍惜父母亲人,发现他们的优点。各种类型的绘本以直观的方式带给孩子成长。但我觉得,对内向的孩子来说,愿意和他人分享绘本里的故事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悄悄把分享作为一个游戏,影响着小女孩。
多次回访,我离开后,家长联系我们,发来亲子阅读的照片,说孩子很乐意把喜欢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付出努力获得收获的感觉让我很欣慰。
绘本是两个灵魂的交汇,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会了其中的内容,而家长,教师,任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人,预设了这一结果。绘本只是一个媒介,借绘本,大人将自己想要得达成的目标隐形地告诉孩子。一起阅读的两个人,阐释着陪伴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