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独占江南,发贩半天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时代更迭流转,四堡雕版印刷成为了中国出版史和印刷史的活化石,记录着厚重的历史。8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探寻客家遗存实践队前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镇,对四堡雕版印刷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据已有资料记载,四堡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2001年,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努力下,原先的邹氏祠堂被改建为现今的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它的建成开放对保护和发展中国雕版印刷这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客家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践队一行人的四堡之行,便始于此。
图为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陈列馆内陈列着部分四堡印刷的古书籍,但现存的也只是极少数。然而,若没有许多人们付出许多努力将它们抢救,或许这些极少数也无法呈现在此。
图为四堡雕版印刷的古书籍。
在陈列馆参观学习后,实践队一行人便前往拜访马力先生。马力先生作为四堡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的马力先生,从小便接触与学习四堡雕版印刷,对其有着无法言语的特殊情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保护与发展四堡雕版印刷这一文化遗产。在他看来,四堡雕版印刷是技与艺的巧妙融合,单单从雕版这一步来说,便考验着手工师傅的智慧和几十年经验积累起来的手上功夫,使其都能够精雕细琢,细细勾勒。然而,工匠们辛苦制成的书版,受材质以及使用损耗的影响,在老师傅的手中也只有约五千次的使用寿命。
据马力先生介绍,雕版印刷的流程共有六步,取材、写样、上版、雕版、打空、印刷,复杂且对技艺要求较大。挑选材质较好的木材,然后事先在纸上用毛笔写下需要刻的内容,将样稿倒贴在木板上,使样稿的内容印在木板上,再依内容对木板进行雕刻,并且将不需要的地方全部凿空,只留下有内容的部分,最后进行印刷成品。
图为四堡雕版印刷传承人雕版过程。
在与马力先生的交谈中,他提到,传承雕版印刷技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将其做好,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与财力,于是很少有人去学习与传承它。当我们问及他作为传承人的原由时,他说:“有些事,总归要有人去做,若不去做,这门技艺就会失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就是这般,择一事终一生,纯粹且美好,用漫长的岁月去将历史画卷书写与还原。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问及有关四堡雕版印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马力先生认为要拓展更多的思路,思考雕版的技艺怎么做出更多的东西让现代的人喜欢。现在做的雕版印刷不单是传承,更多的是让雕版作品受到大家的喜欢与需要,才能将其做活、做大。再一个便是要培养一个团队,将团队做好、做大才能将雕版传承下去。
图为马力先生展示的雕版作品。
据实践队了解,中小学生、大学生会组织来马力雕版印刷基地研学体验,基地中有很多内容的雕版,可以亲自体验。实践队员们在基地内也亲身体验了“365个祝福”图样的印刷过程。首先用沾上墨水的刷子将雕版涂抹均匀,然后将宣纸覆在板上,最后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就印好了。最终,实践队员们的成品都没有将图案印均匀,可见简单的几个步骤,却需要常年的经验和技巧。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雕版印刷。
如今,连城县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四堡雕版印刷基地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投入,与传承人一起助力四堡雕版,将四堡雕版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关注。
“前世之宝,后世宝之”,薪火相传的接力棒传递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匠心,一种情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7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