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含着厚重的人伦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我是来自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朱曦曦,为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发展历程,加强对其的保护意识,我与三名同学组成了实践小组。8月1日,我们小组4名成员前往安徽省淮北市拜访淮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开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
8月1日,我们全体成员来到历史名城淮北,开始按照事先安排开展实践活动。小队成员来到安徽省淮北民间研究院民间剪纸艺人、著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丁兰云老师的家中,参观了丁老师的剪纸艺术作品,并亲身体验了剪纸的制作过程。随后,小队来到了月老香包店,体会香包的商业化过程,并了解香包的历史传承过程。在那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和产业化是使月亮香包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的一种重要手段。
8月2日上午,小队一行人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了泥塑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孙老师的陶艺小园,孙老师用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茶艺”招待了成员们,并给成员们演示泥塑的制作过程。队员们在感受的过程中,不断对传统茶艺啧啧称奇,并且对一块泥巴变成惟妙惟肖的泥塑的神奇过程赞叹不已。紧接着,小队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在这里,成员们了解了画像石和大运河的历史,聆听陈国栋老师为大家介绍汉画像石背后的一段段典故,仿佛身临其境。这为小队下午的走访活动打下了基础。
当天下午,小队拜访了安徽财经大学校友,著名诗人、书法家牛家强老师。牛家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品味了牛老师沏的茶和写的诗词之后,牛老师向成员们讲述了画像石的历史以及各个朝代画像石的画风特点,凭借着上午在博物馆了解的知识,小队成员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体会到了画像石拓片题跋艺术的魅力。
8月3日,是小队走访淮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最后一天,按照计划,团队来到了绫刻艺术的传承人贺馥的凤子绫艺工作室。绫刻艺术是贺馥大师独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贺馥老师现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杰出文化传承人—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淮北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绫刻艺术也在老师的手上发扬光大。一幅幅连绵不断画卷构成的一个个场景,演绎出了一段段历史,开拓了成员们的眼界,提高了大家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实践结束后,同学们都感受颇深。被拜访的传承大师一致表示,艺术传承是个问题,很多人认为现代超越了传统,学传统艺术不仅赚不到钱,而且没有前途,艺术得不到传承,导致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走向消失。这让作为青年的成员们羞愧不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要,文化传承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义务。这样的活动让成员们更加清楚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着的使命,也让成员们意识到,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一点激进和花哨,多一些沉稳和朴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