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烧鸡飘香”的非遗传承之路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 作者:刘晓哲

7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来到了滑县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并有幸拜访了道口烧鸡第八代传人——张存有老先生。滑县,位于河南殷墟之都的安阳,坐落在黄河故道河畔之上,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若是说起滑县,恐怕无几人知晓,但若提起“道口烧鸡”,哪怕是在大洋彼岸的国际友人也会有所耳闻。作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烧鸡”这块金字招牌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才能使其在各地口碑皆传?在张老的带领下,启为创新队员在其所在厂区对道口烧鸡展开了深入调研。

揭开中华第一鸡“——道口烧鸡的神秘面纱

在陈老热情地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道口烧鸡的文化展室,据了解,这座道口烧鸡非遗文化展室是老人出钱找人修建的,里面整理了三百年道口烧鸡的发展传承历史。展室内一块黑色的竖型牌匾最先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几个斑驳的大字“祖传义兴张道口烧鸡本店”。怀着好奇的心态,队员们向张存有老人询问了这块牌匾的来源。据张存有老人介绍,“这块牌匾在诞生于一百多年以前,每一代义兴张道口烧鸡的传人都会用这块承载着祖先精神的牌匾高挂在店铺门前,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但由于后来几经战火的颠沛流离,直到现在一直被保存在文化展室内,我也会时长带着自己的子孙过来,为祖孙三代传人敲响警钟,只有一直铭记祖先的训诫,才能使道口烧鸡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方向”。

在展室内队员们跟随老人的步伐边走边聊,从墙壁上和展柜里的各种照片科可以看出,道口烧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获得飞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改革的春风吹向了中原大地,道口烧鸡这一美味佳肴逐渐在中华的沃土上闻名开来,多次成为国宴菜品来招待各国政要。以近代经济发展为主题,队员们与张存有老人就道口烧鸡非遗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展开深入了解及讨论。道口烧鸡不仅作为非遗文化,同时也成为滑县此地一处特色,前来拜访参观的人也不在少数。队员们看不尽展室内各种各样的社会贡献证书,墙上挂满了名师大家为道口烧鸡美名的题词,这也正表明道口烧鸡的口碑不断在默默相传。

图为张存有老人为队员介绍义兴张道口烧鸡文化展室一角。启为创新团队- 刘晓哲 摄

响应社会需求,做好非遗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与展室内看到的道口烧鸡制作工艺流程不同的是,队员们走进工厂所看到的烧鸡制作,现代化程度设施非常高,从宰杀、撑鸡到腌制、油炸,再到烹煮,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在采访中,老人向队员们介绍了原始的烧鸡制作流程与工艺,并与现代完善的工艺流程进行对比。道口烧鸡发展至今,烧鸡的制作工艺不断的完善发展,营销与宣传模式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显得生机勃勃。“在过去,包括上一代传人,所有的工艺与流程全部靠手工进行,生产效率也比较低”。张存有老人解释道,“以前自己带领工人在工厂埋头苦干,教授工人们烧鸡的制作方法,从凌晨开始一天十几道工序下来,累得不成样子,但自己觉得是在保护自己的纯手工艺,直到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去北京参观了先进的食品生产车间,自己才琢磨怎么用机器来代替简单又劳累的步骤。”正如队员们所见,车间内一些工人只是才电脑旁不断监控调整数据,烧鸡制作变得简单整洁。

队员们此次所参观的厂区也重新装修了店面,会有道口烧鸡不断向顾客销售,虽然队员们在店铺内待了很小一段时间,但是顾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购买道口烧鸡,客流量相当之大。但张老说道,“现在的营销与销售也不仅仅局限于线下自己开的多家分店,加盟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更多的人和地方找到义兴张道口烧鸡店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种美味,网络店铺的开设与直播带货的新互联网营销宣传模式,也是为非遗发展道路中重要的一项重大改革,道口烧鸡面向更多的年轻人介绍这种非遗传统文化美食,同样也让更多年轻人注意到这种非遗文化”。部分前来购买道口烧鸡地顾客向队员表示:“在外人看来你道口烧鸡只是一道美味的佳肴、一种历史悠久地非遗文化,但作为从小吃着道口烧鸡长大的人,它更是承载着同年味道的记忆。”每一位淳朴的滑县人希望向全国人民分享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用互联网为道口烧鸡注入新的活力,也开启了让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道口烧鸡的全新旅程。

图为色香味俱全的道口烧鸡 。启为创新团队- 刘晓哲 摄

秉先人之志,做好非遗传承,担当社会责任

关于传承,队员们与张存有老人展开了详谈。在道口烧鸡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道口烧鸡的制作工艺以及材料流程都是独家秘传,但从十三代传人张存有老人起,道口烧鸡的制作不再是秘密,张存有老人将烧鸡制作方法公之于众,供更多的人学习和参考。老人在与队员有关道口烧鸡传承方面的交流中表示,“什么是传承,只要是我们华夏的文明,就不分你我的手艺,现在都讲究信息共享,我把自己的这份制作方法分享给每一位中国人,只要道口烧鸡的手艺不失传,自己就对得起当时祖先创办道口烧鸡扶危济困的初衷,自己也曾将创办过道口烧鸡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一些贫困家庭教授指导道口烧鸡的制作,让他们能够以此为生,增加收入来源。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同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做出一份突出贡献”。现如今不同品牌的道口烧鸡如雨后春笋般踊跃而出,道口烧鸡作为非遗文化来说,不管是传承还是发展,无疑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图为启为创新队员在采访张存有老人。 启为创新团队- 刘晓哲 摄

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与参观,队员们对非遗文化道口烧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那阵阵飘香的烧鸡背后是这位七十岁老人对于文化的传承、对祖训的坚守。依稀不能忘记老人佝偻的背影,年过花甲,却一双布鞋踏尽人间世尘,朴素的白色上衣尽显平凡。但是老人心中铭记祖先的训诫,有着新潮的改革发展思想,为社会默默做着无私贡献,都将会使非遗文化道口烧鸡不断地在这篇历史悠久的沃土上绵远流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1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为马套村村民定制DIY食谱

团队成员为糖尿病患者推荐的饮食如下: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早餐:粗粮粥100克,瘦肉馅包子100克。早午间:水果1个,如猕猴桃。午餐:米饭100克,去皮鸡肉100克,菌类100克,蔬菜两种各10……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讲解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

团队成员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层是谷薯类食物……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璐璐老师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张艳医生开展讲座

为了传播更加权威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神经疾……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三下乡团队开展了A4210绿色环保和“反食品浪费”专项活动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绿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事业,助推低碳环保理念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向老人们开展了A4210绿色行动的宣讲。团队成员分享了如何……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乡村实践调研报告

项目概述在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导致居住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和老人经常不在一起生活,老人在生活,尤其饮食上缺乏关照,…… 刘雨暄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北京林业大学“‘食’里飘‘乡’,振兴之路”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

为从当地居民的饮食变化看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并进行食品健康科普活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6名学生组成了“‘食’里飘‘乡’,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 刘雨暄 郑田宇 高 北京林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传媒技术学院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为促进大学生在直播电商领域创业与就业,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A401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解读恋爱信号 打造健康恋曲”阳光心理大讲堂活

为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价值观,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4月23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

最新发布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坚守初心云绽放,筑梦杨侨续新章”华师外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验都很有趣,跟老师的相处像大哥哥大姐姐一般。这次夏令营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勾起了我对英语的兴趣,希望明年可以再次参加!”一名参与…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为深入落实2020年党的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重要论述和“让红船精神走在时代…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
廖小飞:不改挑花本色,发掘时代机遇走进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独具花瑶民族特色的办公室里,主任廖小飞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衣着简朴的他在堆满资料的办工桌前翻阅着关于花瑶挑花的书籍和文件。…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 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
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成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为对前期社会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为之后工作打下基础,8月10日,机电工程学院“迎小康,寻红色”实践调研团队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 ——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
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夕幸得初会逢——调研团走访非遗中心(通讯员宋婷婷李雨佳)晨间时分,清风微雨,天色青灰。伴着夏日的色彩缤纷,一座宁静祥和的县城,一块古老质朴的瑶族宝地在我们眼前徐徐呈现,一砖一…
青春期赋能训练营第五天
早上05:30,小朋友们便起床抵达了早训地点,老师们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取消了体能训练,让小朋友们一起玩了游戏,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图为游戏环节)今天的主题是:攀登。老师、…
湖北大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布艺堆绣:纤毫毕露,编织非遗未来
7月19日,来自十堰市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队队员,来到武汉红巷艺术城,探访当地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开展“一针一线,口传心学”的弘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活动。图为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的工作…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
匠心“云支教”,走“新”更走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
“三下乡”感悟:旧貌换新颜
为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城市文明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因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巢湖学院“城市守护者团队”暑期实践队成员分别在各自的家乡开展活动。其中实践队成员卢雪于8月23日在青阳考察本地的城市文…
共赴传统文化盛宴,享受传统文化繁华
我作为启为创新团队的一员,7月23日,来到了武汉“泥人胡”工作室,了解和学习传统泥塑文化,与泥塑传承人胡作林的交谈后,我才渐渐明白,在这个物质文化纵横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外来文化不断进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