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重拾传统,让民间传统技艺在作为文化载体的同时,创造经济收益,对助力贫困户脱贫,阻止已脱贫农民返贫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9月26日,党中央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振兴传统工艺的号召。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担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责任。7月20日——8月2日,西安理工大学“云助”社会实践小分队以“民间传统技艺助力脱贫攻坚”为调研主题,展开了为期14天的线上社会实践调研。
云端相聚,问卷先行
实践开始前,实践队员通过线上会议积极讨论,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最终制定了调查问卷。7月20日,实践队员们发动身边的家长,邻居,亲朋好友,同学等进行了线上的问卷填写,并得到了身边人的积极配合。通过本次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与者们对民间传统技艺的了解程度。
(图为实践队员们线上讨论问卷。通讯员王泽源提供)
(图为群众填写线上问卷。通讯员王泽源提供)
小小草编,大大梦想
7月22日,实践队员们对渭南市草编技艺展开了研究。队员们在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7月24日,实践队员们与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李莉馆长进行了线上座谈,李馆长非常高兴地说:“目前临渭区以“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当地百姓有非遗技艺傍身,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动了贫困增收,实现非遗技艺增收,这将是临渭草编发展传承的主要模式和趋势”。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临渭区文化馆副馆长线上座谈。通讯员王泽源提供)
(图为精美草编工艺品。临渭区文化馆李莉提供)
乞丐酱驴,唇齿留香
在对传统手工艺对脱贫攻坚的助力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实践队员们将目光转向了传统美食项目上。7月25日,实践队员联系了乞丐酱驴餐饮公司,并在网上查阅资料,对乞丐酱驴在扶贫上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该项目合伙人与咸阳市合作,企业按照合同为农户支付报酬,基本上解决并增加了部分技能差,年龄大,就业困难的村民的收入。
山西铁花,千古传魂
山西打铁花作为一项民间表演艺术,如今,它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为表演者提供了收入,助力了当地百姓脱贫。7月27日,实践队的成员们联系了山西省晋城市司徒小镇的相关人员,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并得到了对方的回应。打铁花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通过其不断创新,已经成功与现代文化交融。
线上参观,美轮美奂
为加深小组成员对民间传统技艺的认识,并为后期的实践总结提供一些新的思路。7月29日晚,实践队员们集体线上参观了国家非遗网,陕西非遗网,通过参观各种民间传统技艺,与会成员均表示收获满满。
(图为实践队员们线上参观陕西非遗网。实践队员马越提供)
后期总结,提供思路
通过半个多月的实践,“云助实践小分队”成员们对民间传统技艺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中成员们也发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想法。如今存在的问题: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后继乏人;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缺少专门机构、队伍和必要的经费。
新的脱贫思路:应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聚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在产品设计、工艺提升、打造品牌、扩大市场等方面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支持,让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助当地民众增加收入。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拓展渠道,构建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传统营销手段为辅的现代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完善手工艺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品牌化程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