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心怀文化,学习泥塑手艺:以泥为魂,塑别样艺术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 作者:石嘉欢

传统手工艺艺术品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而且它身上所显示的情怀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湖北武汉分队队员,为了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决定用实际行动去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7月18日,分队队员来到武汉昙华林向“泥人胡”胡作林老师学习泥塑技艺。

胡作林,武汉市泥塑研究会会长、泥塑艺术武汉市非遗传承人,他有着“北有天津泥人张,南有武汉泥人胡”的美誉。

图为启为创新队员与胡作林老师在工作室前的合照 。启为创新团队- 石嘉欢 提供

来到“泥人胡”工作室,看到正在忙碌着自己作品的胡作林老师,上前打扰道:“胡老师,您有时间为我们“泥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宣传并且教授我们一些泥塑知识吗?”胡作林老师表达很愿意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我幼年时期玩泥巴开始,和泥巴打了一辈子交道,不论入伍当兵、转业工作,始终放不下的就是做泥塑。作为民间草根手艺人,泥塑是雕塑中最接地气的艺术。”看得出胡老身为泥塑传承人的自豪与骄傲,这就是“文化自信”吧!

队员们在门口看着眼前的泥塑作品入了神,一个捏出情趣的人,捏出生活的人,能够将人物的脸部神态韵味把握如此透彻,面部肌肉与皱纹完全得到了真实呈现。胡作林老先生嘴角微微上扬,说道:“泥塑作品,常常以局部展示泥塑整体。脸部细节塑造最为关键,细节往往决定一幅作品的精气神”。

图为“泥人胡”工作室泥塑 。启为创新团队- 石嘉欢 提供

听了胡作林老师对泥塑作品的独到见解并且他用他一生的泥塑经验来为队员们讲述泥塑里的“奥义”,看到他脸上的骄傲与自豪,更加剧了队员们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上手一试呢!

图为胡作林老师教授启为创新队员“和泥”。启为创新团队- 石嘉欢 提供

胡作林老师教授的第一步,便是“和泥”。“我和泥巴打了50多年的交道,知道怎样巧妙地运用好泥巴,首先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泥巴的性能,湿度直接影响黏性”,老师为队员讲授道。于是队员们紧跟老师教授步骤,一点儿也不敢马虎,黄土用水泡透,捶打,用湿抹布盖上就像醒面一样放一晚,第二天再和。泥塑创作的第一步时扎骨架,用铁丝,木头,钢筋等材料固定好大致结构,然后将和好的泥巴堆放其上,根据自己的创意,用手捏出大致轮廓,再用泥塑刀来处理细节。

图为第二天队员们和胡作林老师一起将泥巴堆放在框架上,塑造轮廓 。启为创新团队-石嘉欢 提供

在与胡作林老师交流学习泥塑过程中了解到,除了泥塑,还有由石膏、水泥、铜塑、玻璃钢、青铜、汉白玉等不同材质的创作出来的手工艺作品。

图为胡作林老师为队员讲授怎样塑泥 。启为创新团队- 石嘉欢 提供

正如他所说的“艺无止境”,当然他也做到了,对自己雕塑技艺不断打磨,也在接触软陶等新材料,他愿意不断更新自己对泥塑的知识构架,能将“泥塑”这种我国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下去,是他的毕生目标。尽管不断有新材料涌出,但他最爱的还是泥塑,因为泥塑是整个雕塑之本,是其他材质的创作基础,这个至为关键。由此,一个队员感到疑惑:“现在各种立体打印等科技日渐发达,您不怕有一天人们不再记得有这样的传统工艺了吗?”他很自信且笃定:“科技越普遍,我这个越值钱”。

按照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以面授和文字,随着现代化网络平台的开放,如果仍只采用传统传承方式,很难为现代青年人所接受并且传承“泥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以在传承中必须要随着时代更改传承方式。当然,胡作林老师也表示,不论拥有多么悠久历史和深藏丰富的历史底蕴,好的非遗作品都需要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非遗。很多非遗传承人使用互联网来宣传自己的非遗技艺,他现在也在学习往多方式多渠道去展示宣传“泥塑”作品,所以他也会有自己的抖音账号,不过有时有些忙,用得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小小成就东梓关,乡村振兴路漫漫
中国最美回迁房的走红,吸引了大波游客,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经济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为探寻东梓关经济崛起的原因,7月28号,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集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来…
东平县旧村改造进行中
为促进农村文化卫生建设,改善农村的社会风气,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继续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山东理工大学赴泰安市东平县“乡约锦秋”实践团队成…
稻屯洼湿地的蜕变
8月28日,乡约锦秋社会实践团来到泰安东平县。稻屯洼是东平县城区和周边乡镇生活及工业污水的受纳水体,曾是盛产鱼、米,风景如画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受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周围百姓苦不堪言。为服…
合工大资环助砂坝云支教感悟:创新见成长,实践出真知
八月中下旬,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新区党支部助力阳春社圆满完成“那山那水,一路相伴”主题暑期线上云支教活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参加基层扶贫工作,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具体问题具…
观看影片《十八洞村》,交流感悟心得
暑期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为更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更好的助力接下来开展的一系列调研活动,7月3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组织成员线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果品经纪人服务队实地调查
在访谈方面,果品经纪人服务队深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立足于江西寻乌县果业脱贫这一实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果农以及寻乌县干部进行了针对性访谈,了解到寻乌县形成了较为完善…
走访圈子村的消失断桥
圈子村是山东胶州市洼里街道辖村。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因坐落于两河交汇口外,东南西三面为堤坝围圈,故名圈子。8月29日相约锦秋实践团来到圈子,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深…
浙江大学生观《十八洞村》:感悟乡村振兴利处
为让调研团队员更能有实感的了解乡村振兴的好处,7月28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组织队员自行观看《十八洞村》。影片开头是以公鸡打鸣开头,这就开始把我们带入…
星辰青春,助力寻乌
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冷月共霞光一色,盛夏之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果品经纪人服务队现身于江西省寻乌县菖蒲乡,通过菖蒲乡8个村的果农微信群联系扶贫干部及贫困果农,开展调研,了解当地发展果品文创…
实践美丽村落 探索发展建设
说到《富春山居图》,美丽富饶的景象引人无限遐想,这是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谈到作品必然离不开其伟大的创作者,谈到一位优秀人物必然离不开其所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