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于2019年9月8日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下,全国各地图书馆也纷纷跟紧时代,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革。但各地图书馆改革模式不尽相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将对图书馆转型发展大有裨益,但图书馆作为政府资助的事业单位,很少引入第三方进行客观公正调研。针对此,“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考察团”分别前往沈阳、重庆、扬州、天门四地进行公共图书馆的综合考察。
在调查中组员发现,公民对图书馆的热情逐年增加,图书馆线下的新型服务模式正在吸引着市民们的关注,极大的方便了读者。正如辽宁省图书馆读者李女士对调查员说,“自从我退休之后,几年来每天都到图书馆读文学方面的书籍,” 在谈到图书馆的创新功能对他的影响时,李女士难掩脸上的喜悦,“自从上次听了图书馆举办的声乐讲座之后,歌唱就成了我最大的兴趣爱好。”重庆图书馆的杨女士也对调查员表示,“少儿天地的设立让我和孩子在周末有了新的去处,”并说道,“来这里陪孩子看书不仅仅让宝宝接受文化熏陶,也让我有了‘静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除了线下功能的逐渐拓展,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各图书馆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信息化建设正在大步迈进:四家图书馆均新设立“在线阅读、网借功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访问”等新功能。但由问卷调查显示,仍有63%的读者完全不了解图书馆有免费的数据库接口,在线阅读,公益讲座等创新型便民服务。由此观之,新型服务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无论是省级(辽宁省图书馆),直辖市级(重庆市图书馆),还是地级市直管市级(扬州市、天门市图书馆),图书馆的硬件构造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87%的读者认为图书馆馆藏规模已经能满足自身需求。而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调节需求不配套情况,做到资源的“有的放矢”。如在周末时间,几大图书馆的阅读区位置可谓是“座无虚席”,阅读者、自习者络绎不绝,但相比之下,可以用来看电影听音乐的“数字鉴赏区”以及“电子资源区”却鲜有人问津,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闲置;再如图书馆没有餐厅,再加上位置较为偏僻,每天在偌大的图书馆就餐成了大问题。
此外,虽然图书馆硬件设施完备,但管理仍然有缺漏。如组员在各地图书馆均发现尽管阅览室“门禁”检测出有有人将书籍的违规带出,却无管理人员理睬;原本是安静的阅读区却经常有打电话、大声交谈却无管理人员制止的情况发生;再如辽宁省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都由于占地巨大,功能区纷杂,缺乏完善的指引路线与向导。正如市民黄同学在采访中告诉组员,“我的电脑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充电。”相比之下,扬州市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制”的指引功能弥补了同类图书馆的缺点。
总之,经过组员调查可知:尽管图书馆在近年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转型,逐渐丰富了市民生活,对于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着需求错位、管理不善等情况,需要各地图书馆多下力气,真正让现代化图书馆走进市民的生活。通过这次调查,组员纷纷看到了信息管理专业的广阔前景,并坚定了在未来将自身专业能力融入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心。
文字记者: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刘尚芊
摄影记者: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陈子堃
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傅航
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薛俊文
公共管理学院赴四地图书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熊梦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6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