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古道,千年古村
(通讯员:谢琦麒 刘宇涵)9月2日上午,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社会调研团随讲解员的步伐深入古村,赏上甘棠之亭桥楼宇,感千年古村之文风。古有沿壁凿径而成石亭,今人相聚石亭以话古今。踏上月陂亭指示牌下的石阶,感受湘中,至百越,向两广的古驿道口的热闹。古代“粤”通“越”,广西及古谢沐县辖地,尽为百越民族活动的地域。由于地形奇特,依山傍水,与隔岸的寺、楼、阁、台相映,这个天然石亭自然成为来往行人小憩赏景的绝佳之地,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灵感源泉。
继续向前行走,探寻古驿道的故事。古驿道由青石板铺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络绎不绝。酷热难耐之际,许是想要寻一避暑圣地,抬眼定睛寿萱亭三字即入眼帘,此亭古驿道上的一个凉亭,系清代晚期奉政大夫周际隆为其母受诰封“五品宜人”而建,凉亭立于旷野田问,青瓦飞檐,尤显古朴庄重,亭内驿道两边设石凳供来往行人歇息。坐亭中,观石刻,清风穿堂而过,带走旅人忧思。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寿萱亭)
探访古驿道,就不能不提到步瀛桥。此桥建于北宋靖康年间,维系古驿道的正常通行。自建成不久即塌了一半,相传八仙云游到此,村人不识八仙,邀其登临,至桥心,铁拐李将桥踏落半边。故笑道:“此乃天意,此处人杰地灵,日后但凡桥落一石,村中即出一官。”美好的祝愿与桥延续至今成为上甘棠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变的是桥上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上甘棠人追梦的初心。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寿萱亭)
沿着古驿道走进村庄,行于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青石板,身觉沉溺于明清纷华,在这个时期,这里是农村集市贸易的中心,弥漫着浓厚的商贾气息和古风的味道,这大概便是“水村山廓酒旗风。”村沿道而建,古驿道的两边,深而长的巷子,高而多的柜台,正适合骑马于马上购物,南来北往的行人为上甘棠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村外的各种资讯。所以,上甘棠千年的繁荣富足也就不足为奇。
繁华落尽而村未怠,倦鸟归林但人如初。消失的是上甘棠古时的喧繁,传承的是上甘棠悠久的文风。上甘棠人“秉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理想信念,深耕挖掘前人的自然文化财富,坚定地向着文化产业助振兴,家风精神扬天下的康庄大道迈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2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4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小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其对美学艺术的热爱从而增强对中华美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欣赏与认同,7月24日上午8时30分,“缘梦”……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3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给予孩子更高质量教育与陪伴,7月23日“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1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及团队合作精神,7月21日上午8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开展“趣味运……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0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7月20日下午14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9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其创造“美”的高度热情,7月19日上午9时“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起……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8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7月18日下午15时“缘梦”志愿服务队……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总和育人价值。故,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使其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深入了解崇阳文化发展史,感受当地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文化魅力,“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在得到当地部门的鼎力支持之下,于7月15日开展了“……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