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为弘扬和传承老武汉非遗文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分队来到昙华林非遗陈列馆,去探索昙华林核心区传统非遗文化的奥秘。武汉昙华林非遗陈列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它处于闹市,却显得格外安静。这里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化教育基地。
上午十点,启为创新团队分队到达陈列馆。接待他们的是昙华林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及非遗陈列馆长。
在馆长的带领下,启为创新团队的成员参观了陈列馆。一进入馆内,就能看到一个摆放着微型风筝“封神榜”的架子。“这是昙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微型风筝艺术。”馆长向启为创新团队的成员们介绍道,“风筝的历史渊远流长,可以说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队员发现过去风筝简约单一,颜色花样也不多,只供人们欣赏把玩,但现在风筝实现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将赏玩价值转变为科技价值,通过微缩技术加工的风筝,成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之一。馆长拿起一个“妲己”的微型风筝,继续讲道:“风筝艺术各地技艺不一,昙华林的风筝艺术把绘图、支撑及造型技艺与微缩技术相结合,有了独特风味。”
利用微缩能将风筝纸上的“妲己”人物的神态动作展现的一清二楚,即使风筝再小,也能看到细节,将风筝纸上人物的型美发挥到极致。
团队来到陈列馆中央,被在墙上里挂着一副“福禄寿”中的“寿”的剪纸所吸引,寿的模样被剪裁得栩栩如生。馆长一只手指向这张剪纸,向团队成员介绍道:“这是刘国荣先生制作的剪纸。”由于受到外婆剪纸的影响,经常剪一些花纹图案在服饰上,因此刘国荣感受到了剪纸的乐趣,开始对剪纸艺术着迷,常常模仿着外婆的样子学剪纸。久而久之,他剪掉了一摞摞的纸张,用坏了一把把剪刀,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慢慢地竟练就了一手精巧的剪技。刘国荣先生对于剪纸的热情,不知不觉吸引着队员们中靠近这幅作品前,仔细观赏这个“老来寿”的神韵。果然是大师之作,剪纸图案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线条纤细连贯、细腻雅致、连接自然、紧密匀称、疏落有致、栩栩如生,使“老来寿”剪纸作品具有构思独特、寓意深邃、古拙质朴的总体风格和原始纯正的民间味道,表达了“长寿”祝福。
在与馆长交流中,了解到刘国荣先生在不断创新,将剪纸艺术带进人们的生活里。在装潢上,他既搞挂式装裱,又搞板式装裱,便于收藏和携带。在作品内容上,他以淳朴优美、喜气洋洋为主题,题裁涉及人物、花鸟、各种动物等,他在作品中表现的都是美的、乐的内容,所以也能够给人们以美的、乐的享受,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活动结束后,创新团队的成员实在佩服刘国荣先生。为了更好地弘扬非遗剪纸传统,推陈出新,非遗传承人要在实践中吸取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精华,并注重将其他民间风格揉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再经过不断研究创新,形成了与民间传统剪纸截然不同的风格,并自成体系,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新颖的时代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民间艺术门类中的剪纸,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于改革和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