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北地区,了解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清涧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陕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历史背景
1927年春,陕西地区大革命进入高潮。李象九营各连党、团组织发展更快,多数连队建立了党支部,连排干部多由共产党员担任。部队经常召开会议,宣传革命思想;派官兵到驻地宣传,组织农民协会,领导“五抗”斗争,反对官方放赌、开烟馆,革命活动日益高涨。
上图:李象九
然而正当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时,井岳秀借口做寿将倾向进步的石谦旅长诱骗到榆林暗杀,任命亲信营长康子祥代理旅长;令骑兵团长种宝卿在清涧、安定一带“严加防范”。假借换防,企图消灭共产党人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的一部分革命武装。
1927年10月12日夜晚,在“为石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由我党组织领导的震惊西北的清涧起义爆发了,在清涧城打响了中国西北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起义经过
1927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首先在陕北清涧县发动武装起义,三支起义部队在宜川县城会师,参加起义部队的共有1000多人,枪支1000多支,辎重200多驮,形成一支相当可观的武装力量。
在宜川驻定后,部队进行了整编,番号未改。成立了党的前线委员会,建立军事部署。但起义部队领导人内部意见严重分歧,很难统一。
清涧起义发生后,坐镇榆林的陕北军阀井岳秀暴跳如雷,派兵围剿起义部队。由于指挥不当,造成战斗失利,我军两个营部被打散,辎重尽失,损失惨重。
起义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从宜川突围出来不到三百多人,南下到达韩城西庄镇。进而赶转战到陕甘边界合水县豹子川时,几百人的部队只剩下二十几个,后又被敌人打散。至此,历时数月,转战千里,轰轰烈烈的清涧起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失败了。
上图: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历史意义
清涧起义的出现,给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鼓舞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士,锻炼了党员干部,同时也对国民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除此之外,本次起义的实践经验也对后续的多次武装起义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清涧起义过程中,失败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领导层内部之间意见的不合。但更重要的是,起义过程中忽视了人民的力量,只是妄图通过共产党员的力量来完成起义。四年内战,共产党能够反败为胜,靠的就是人民的力量。魏征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就是水,政党就是舟。这不仅仅是清涧起义得来的经验,更是国共之争过程中得来的经验。
清涧起义开创了西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先河”,唤醒了陕北人民奋起抗争的意识;培养和锻造了一批革命的骨干,奠定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石,意义可以说是非常重大。
学习“四史”|停止内战共抗日——西安事变
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事件背景
国际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国内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从而爆发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战线。
事件经过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蒋介石拒绝;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再次拒绝;
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各方态度
国民党
亲日派: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共产党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国际社会
巴黎《救国时报》认为”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目前中国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御侮的运动上,实为深可痛惜的事件。“
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声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政府,盖日本之对华政策,乃与德缔结反共协定,已引起多数政治家之抨击也。“
苏联《真理报》1936年12月14日的社论写到:”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
事件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社会评价
中国国民党方面: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中国共产党方面: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毛泽东: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西安事变”昭示出爱国、统一、进步的思想和团结合作、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学习“四史”|保卫西北的北门锁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当时爱国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发展陕甘宁边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沿革而来的。西安事变以后,1937年5月,我党为坚持国内和平,团结抗日,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1937年抗战爆发后,9月20日,工农民主政府遵照中共中央代表与蒋介石的共同决定,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归国民政府领导。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和重要地位。
成立过程
1937年5月1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制定《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初步确立抗日民主的政治体制,同时通过《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始用”陕甘宁边区“名称。
1937年9月6日,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张国焘,首府延安。
1937年l2月,蒋介石承认及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管辖范围。
1949年2月,陕甘宁、晋绥边区合并;1949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西安对外办公;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宣告陕甘宁边区政府光荣结束。
管辖范围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位于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它北起长城线上的陕北府谷、横山,南至关中淳化、旬邑,东濒黄河与山西隔水相望,西临宁夏豫旺、甘肃固原,面积约十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
发展过程
同其他抗日根据地一样,随着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的到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经历了一个由转变、形成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
根据地的健全与发展阶段
自1937年9月20日边区政府成立至1939年2月边区政府委员就职,是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健全与发展阶段。
1937年7月至11月底,陕甘宁边区完成了边区议员的选举;1937年9月20日的更名是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政权初步形成的标志;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
至此,陕甘宁边区第一届民选政府正式成立,抗日根据地政权臻于完善。
根据地下降阶段
从1939年2月蒋介石秘密颁布《共党问题处置办法》至1943年7月第三次反共高潮被打退,是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即下降阶段。
1939年1月以后,国民党开始实行”溶共、限共、反共“的政策,接二连三向边区发动军事进攻,同年占去陕甘宁边区几座县城;1943年7月,对边区发动第三次进攻;1939年冬,三五九旅从抗日前线调回边;1942年6月4日,为克服困难战胜日寇,统一陕甘宁和晋西北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及军事建设,加强联防。
为了加强党在西北地区的领导工作,194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改为陕甘宁边区中央局。1941年5月13日,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为中共西北中央局,
根据地的上升的阶段
从1943年7月打退三次反共高潮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是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发挥模范作用的时期,即上升的阶段。
为便于行政管理,这时边区由抗战开始时的三边、关中、庆环三个分区发展为延属、绥德、三边、陇东、关中五个分区,下辖三十一个县、市,边区党员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边区高干会后,以生产、教育为中心任务,开展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和识字运动,在政权、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项事业上都为其他根据地作出了示范。
历史地位
在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居于特殊而重要之战略地位。林伯渠曾经说过,边区”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后方。边区在军事上说来,它是绾毂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
在战争年代,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
历史意义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包括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内的广大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作为中共首脑所在地的延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之一,是当时爱国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5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