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东青年学子暑期“三下乡”邀您一起“云端”探贝

来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雕情贝艺社会实践

面对今年疫情防控新形势,广东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通过“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8月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第四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于当晚在腾讯会议开展一场“云端探贝——走进贝雕,开启探索之旅”为主题的潮汕贝雕交流活动,以新形式,将贝雕文化传统课堂学习搬到“云端”教授,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爱贝之人能够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潮汕贝雕文化的魅力,让潮汕贝雕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图1为实践队员利用新媒体平台腾讯会议开展云端探贝交流活动界面。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倪慧婕供图

万事俱备整装待发,只为邀您一同探贝

在活动开始前,为能够给观众一场心满意足且受益匪浅的贝雕交流会盛宴,实践队队员提前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大众对潮汕贝雕感兴趣的话题。经数据统计显示,共达三百人填写本次线上潮汕贝雕调研问卷。其中大众对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包括贝雕制作材料的选择,上色,组装成一副精美绝伦的贝雕画作话题兴趣颇深,其次对于我们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贝雕身影话题也好奇不断,还有如何让贝雕文化“活起来”,如何传承潮汕贝雕文化引起深思。为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对应制作话题相关内容,并设计活动宣传海报,将海报转发到实践队队员、实践队指导老师、圈内好友的朋友圈、群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中进行活动预告与推广,邀请大众到“云端”一同探贝。

图2为实践队队员独家设计的云端探贝活动海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庄昕设计

为创经济繁荣发展,精雕细刻工匠精神

活动期间,实践队队员首先邀请到广东省汕头市前海门贝雕厂厂长、广东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为听众讲解贝雕的起源、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潮汕贝雕手艺人拾起海边贝壳,通过已有的艺术绘画以及雕刻技艺,将贝壳组装成摆件、简单的贝壳项链、小规模贝雕挂画等。建国后期,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苟延残喘。为了为国创汇,政府号召沿海各地区兴办手工业作坊,发展经济。因此潮汕地区政府召集当地贝雕手艺人一同成立“二轻局”海门贝雕工艺厂,大力支持贝雕生产工作,将贝雕饰品、贝雕玩具、贝雕画作远销国内外,既为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窘迫境地,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国家经济支持。

当谈到贝雕的制作过程,林汉桂先生可谓了如指掌。从雕刻工具,贝壳材料的选择,到设计贝雕图案,到运用砂轮机将贝壳按照图案形状分解取材,并进行雕刻,粘贴,随类赋彩,组装成形,最后组装成品。语言简单几个步骤的描述,道不尽实际操作需要专注、细节拿捏、以及工匠们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坚守。

图3为林汉桂先生为我们讲解的九大贝雕工艺品制作步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慧婕供图

寓意深厚耐人寻味,创新思想令其复活

实践队队员还邀约到贝雕收藏界专家卢湘莹女士,与大家分享自己收藏的贝雕珍宝。其中一幅《九如图》,卢女士便有说不完的故事,以及道不完的情怀。“九如”一词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天保》,诗文中出现九个如字,寓意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之意,为此,“九如”就成为了后世人对他人最崇高的祝福与敬意。图中九位仙女手持九件吉祥物,有珍珠、美酒、手串、书卷、寿桃等,另有九条鱼,寓意如鱼得水,仙女承载鱼驰骋而行,惟妙惟肖地展现仙女为天宫王母娘娘祝寿欢天喜地之景。更有莲花鸳鸯图,寓意新婚美好之意。卢湘莹女士说道,心心相年,必有回响,因为爱贝雕,从而常常收获到意外惊喜的贝雕画作,与贝雕爱好者不期而会。

图4为卢湘莹女士为我们讲解她多年收藏的贝雕珍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慧婕供图

卢女士还为我们介绍生活中贝雕的身影,比如烟嘴上的装饰,首饰盒,家具上都采用贝雕螺钿技艺,将贝雕镶嵌到物品上,使其增添雅人韵士之调、古典高雅艺术韵味。面对潮汕贝雕发展困难境况,卢女士谈到要让潮汕传统贝雕“活起来”,需要抓住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机遇,利用多样化的媒体手段,通过视频,文字记录将贝雕文化传播到人们生活当中,让更多的人重视贝雕传统文化,并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同时需要培育年轻一代贝雕手艺人,并寻找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艺术观念,融入到贝雕工艺品创作当中。最后希望潮汕海门贝雕能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利用政府、国家之力,将贝雕文化保护起来,不让其流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活动最后邀请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的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进行发言,对雕情贝艺实践队探寻贝雕的实践历程表示深沉感慨,以及对前三年时间积累凝练的成果佳绩表示赞许,曾想起第一年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开启探贝之路,无论是探寻过程,生活环境都面临艰难困境,一路上不断积累经验,收集经验,追求贝雕文化突破点,支撑起实践队队员们的信念与信心。从第一年开始,实践队创办“雕情贝艺”公众号,秉承双语推文撰写特色风格,开展贝雕讲座,将贝雕文化带到课堂当中,拍摄双语潮汕贝雕纪录片,通过调查,访谈,大量收集潮汕贝雕文献资料,制作贝雕双语期刊,举办贝雕工艺品展,开创贝雕慕课课程,申报国家级大创项目,举办“贝艺杯”文创设计大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三届对潮汕贝雕文化的积累给予第四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继续探索潮汕贝雕的扎实基础。

今年开展的“亲子乐,贝雕情”贝壳盘DIY活动,以及本次云端探贝线上活动,以形式,抓住疫情发展机遇,利用媒体腾讯会议平台将贝雕文化传递给大众,所有这些活动,意义重大,饱含实践队队员、指导老师、贝雕艺人、贝雕收藏家、贝雕爱好者所共同付出的心血与愿望,真切希望将贝雕文化带到孩子们视野,引起年轻人一代对贝雕文化的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潮汕贝雕文化。陈老师还对第四届实践团队继承前三届队伍优良传统,继续推动贝雕的传承给予了肯定与鼓励,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陈老师话语,给予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第四届队员无限鼓励,同时实践队队员们也坚信,探索传承贝雕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五四精神在我心,我辈青年当自强

八月九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在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活动中来到了青岛市市南区五四广场,《青春》中说到:“吾愿吾亲爱之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唤醒红色记忆,勿忘先辈光荣

八月八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在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活动中来到了山东青岛胶莱街道,对胶莱街道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走访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主打的就是充满革命精神和斗争历史的小型……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赓续红色经典,学习先贤之事

八月七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胶东红色文化博物馆,对其创办者马玉宝老师进行采访学习,以求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旨在响应习总书记“做理想远大、信念……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尊敬先辈,铭记历史

青春之声实践团来到青岛市胶州的烈士陵园参观。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时光却将烈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当双脚迈入那个……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守护绿水青山,共促社会发展

八月五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采访的主题是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维护国家安全,共筑人民防线

八月四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采访的主题是关于国家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安全的保证,有国才有家,我们应当加强国家……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华夏文化万古传,国家安全重如山

八月三日,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采访的主题是关于二十大中的文化和国家安全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回首艰辛历史,回望坎坷之路

八月二日,“青春之声”实践团到达山东省青岛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今日要采访的主题是:如何看待巴黎和会。1918年巴黎和会的谈判失败,导致我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正是这一谈判的…… 于俊汝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之声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 共筑校园安全防线”展播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走深走实,4月27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

创意启航,纸载梦想——纸船承重活动圆满结束

近日,由馨艺手工协会和创新创业俱乐部合办的“创意启航,纸载梦想——纸船承重”在一食堂门口火热开展。这场充满趣味与挑战…

羲和书院开展“青春无诈,校园防诈”志愿服务活动

自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网络骗子通常利用一些学生占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手段,使部分学生遭遇了巨大的财产损…

羲和书院开展“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志愿服务活动

环保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广泛而复杂,当今世界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环境环保隐患,土壤遭到破坏、空气污染、淡水遭到威胁、气…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

麓山教育学社举办“幸运掷一掷”活动同学们参与掷骰子游戏参与者看图猜影视参与者主动体验“打圆片”(通讯员刘梦娟)4月2…

最新发布

爱我中华之“青春飞扬,表白祖国”主题活动顺利结束
10月1日至10月13日期间,由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服务总队主办,中国矿业大学信控锋行服务队承办,资源学院群英服务分队协办的爱我中华之“青春飞扬,表白祖国”主题活动在线上开展并结束。本次设计大赛由中国矿业…
云端探贝,开创线上赏贝新途径
云端探贝,开创线上赏贝新途径8月3日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通过人们熟悉的的“腾讯会议”开展了线上贝雕交流活动————“云端探贝”。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创新传播渠道,传播贝雕文化,让大…
于云端探贝,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
8月3日,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成功通过腾讯会议举办了线上调研交流活动“云端探贝”。活动旨在向与会者普及贝雕知识,传播贝雕文化,进而向大家展现传承贝雕艺术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新…
兴贝雕文化,探创新之路
中国青年网东莞10月10日电(通讯员杨嘉佳)2020年8月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的队员们组织并开展了线上贝雕交流活动——“云端探贝”,共同“云端探索贝雕的魅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四届雕情贝…
大学生三下乡之旅,共赴“云端”探贝
中国青年网汕头10月9日电(通讯员洪泽勤)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校团委鼓励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此号召,8月3日晚,雕情贝艺社会…
在探索贝雕历史中学习,在弘扬贝雕文化中成长
8月23日,为了庆祝深圳特区建区40周年,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贝壳文化艺术馆举办了贝雕展,展品围绕着庆深圳特区建区40周年的主题,结合传统技艺和时代性特征极强的建筑物,别出心裁的展现了新时代背…
广东学子三下乡:爱贝及艺,爱艺及书
8月2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前海门贝雕厂厂长、从业五十余载的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新峰先生以及团队指导老师陈绮雯老师在深圳贝壳…
20201015迎接新时代 共抒爱国情
10月15日当天,为赞美伟大祖国,宣传爱国精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协会开展了线上“爱国主题空间说说”活动。活动开始后,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热情的在空间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赞美。其中有…
广东学子三下乡:亲子贝贝乐
中国青年网东莞9月24日电(通讯员李博)2020年7月26日,汕头市龙湖区群光广场接待了一批陌生的客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此次活动是首次实践队与群光广场合作举办活动,旨在向社会大…
生科院召开退休教师国庆中秋慰问座谈会
9月24日下午5点,生科院于燕雷楼D栋505会议室召开退休教师国庆中秋慰问座谈会,生科院党政领导班子、特邀嘉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处级辅导员郑侯锦和7名退休教师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会议由党委书记梁煜鹏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