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清风,迎着朝阳,满怀期待的我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院,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文物,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感受到有四大古都的河南的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历史悠久。
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博物馆的外观,十分雄伟壮观,如果你没有提前了解,可能会认为是依据金字塔外形设计的,其实是根据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设计的。参观之前应该先看一下布局,要不然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你可能会迷路,大厅正中雕塑是一个古人双手推开两头大象,我们河南属亚热带地区,古称豫,大象众多。“予”字是“人”的意思,“豫”字表示人牵着大象。这个雕塑蕴含河南人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的意义。看完这些,就该进入一个一个展厅,穿越古今,与文物交流对话。
每一个文物背后都有一个秘密,需要你去感受,去揭晓。裴李岗文化最早发现于新郑市,并且出现了渔猎与农耕并存的现象,在这看到了许多石器,石铲、石斧、石镰等等,这也让我想到了现代农具,我们现代农用工具都是古代流传演化而来的,从这些石器中可以想象古人是如何进行生产生活,没有这些文物,对于古人的生产生活我们就无法考证,所以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或许一眼千年说的就是这。中国的文字起源于甲骨,出土于殷墟,在展馆中看到了刻符龟甲,还有一系列的甲骨碎片,上面刻有文字,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最开始是用于祭祀、占卜的,祭祀之后把事件刻于兽骨上,所以我们就把这些字称为甲骨文。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都有重大深远影响。还有很多需要去了解,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可以说完的。
一眼胜千言。有太多的文物太多的故事,让我应接不暇,经过几个小时的参观,把馆内的文物都看了一遍,进行了大致了解,这些都不是仿制品,是真真切切的,陶瓷上的裂纹仿佛在告诉我他经历了什么,那些修补的痕迹告诉我世间的沧海桑田。以前总在电视上看,没有感觉,现在亲自去站到文物身旁观看,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嘴边但说不出来,如果可以和他对话,那一定是两人相视,总有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馆内还结合现代技术还原古代文物并做详细介绍,比如骨笛,动画演示骨笛吹法,用骨笛吹奏乐曲“呦呦鹿鸣”,还有对人物介绍,古城遗址都有动画演示,让我们真切去感受文物的气息。这些都是在展馆内的深切体会,只有自己去看了才知道。
博物馆内珍藏的文物贯穿古今,历史文化及其丰富,可谓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2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