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蚌埠1月8日电(通讯员:孔令仪 尉颖)“千班锣鼓百班灯,街歌巷舞花鼓城,响彻云霄锣鼓声,鼓乡人民在欢腾”正是描述了冯嘴村每逢花鼓灯会的盛况。2021年1月8日上午,为了更深入了解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间艺术花鼓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安徽财经大学“薪艺相传”实践团来到了花鼓灯第一村冯嘴村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
此次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查询背景资料,线下实地调查采访。团队成员于1月6日以线下会议形式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实践中注意事项等,为活动的展开做好相关准备和规划,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活动。
上午,在马城镇文化馆召开以花鼓灯为主题的小型座谈会,马城镇宣传部长主持,镇长、文化站站长等重要领导参会,还邀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明先生以及花鼓灯冯国荣、冯开苗等几代冯派传承人。会上首先由宣传部长介绍了目前文化保护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花鼓灯相关建设,接着金明先生围绕花鼓灯的历史发展详细地介绍了花鼓灯的含义和来源,讲述了花鼓灯相关传说和故事,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花鼓灯。花鼓灯源于生活,是老百姓用神奇的语言创造的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希望;它舞动的是灵魂,舞动的是思想,舞动的是情怀。金明老师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到人民中间去,扎根于民族,创新与时代,了解到中国民族的文化,了解汉民族的文化,发展自己时代的文化脊梁”。 金明先生说“4000多年文化启迪我们用古老的文明创造未来,那样,未来就是一种幸福”。花鼓灯代表的不仅仅是淮河流域的民间艺术,也是汉文化的代表,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
图为座谈会现场
会议结束后,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张东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位于禹会村的大禹会诸侯遗址。讲解员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成果及其重要研究意义,同时也讲述了大禹和花鼓灯的渊源,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让实践团成员了解花鼓戏和历史文化。
图为参观遗址
参观过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国花鼓灯艺术传习所学习,非遗传承人们带来了一段花鼓戏表演。精彩的花鼓灯表演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队员们也感受到了花鼓灯的魅力,这种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的艺术为大家呈现一场视觉盛宴。老艺人们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耐心解答疑惑,展示照片,演示动作,让队员们对花鼓戏有更深的认识。传承人们对这门艺术的执着,痴爱,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花鼓灯,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值得所有人为之鼓掌。
图为非遗传承人表演
实践团成员不畏严寒实地考察,是对这块土地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尊敬,更是对文化的尊重。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体会到实地调查的不易,学到了相关实践技巧,不仅了解到花鼓戏的相关知识,更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花鼓灯传承人讲述花鼓灯的故事
千班锣鼓百班灯,稻田传来锣鼓声,薪艺相传花鼓韵,传统文化永不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停留在一个称号,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担起责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