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寺庙的精神价值,培养当代大学生真善美的品格,令他们对生活拥有美好向往,宁静身心,通过感受寺庙文化从而更加深刻了解秀山岛的人文。7月14日“观海岛发展景,行秀山水间舟”海岛资源利用调研团来到秀山岛上的长寿禅院开始探索调研活动。
还未进入禅院,站在大院门的湖前,便已经感受到山、水、禅院三者结合的美好。踏入禅院的大门,便已经能听见大师们诵读经文的声音。还未接受佛像和经文的熏陶,便已经沉浸其中的禅意,感受到了乐色中的禅意,成而有为。在游览禅院的期间,我们不仅见证了庙中僧徒们的日常,还展示了各自对于佛这一意义的不同思考,但我们生在不同的家庭,思想束缚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禅意的概念可能会有不同。庙里的师傅们手提着诵经,有的手拿着小鼓,口中哼唱着属于佛的思想,绕着中心的那座大佛像开始绕起圈子,这时我们才注意到,在那个长长的队伍中间,有几个老奶奶,看起来像是附近的的居民,她们的手中端着一壶香,走在师傅们之后,经过佛像面前时总是鞠躬行礼,我们意识到寺庙总是当地人们生活的缩影,寺庙所承载的是人们渴求健康,谋求幸福的殷切期望。几位奶奶虔诚的眼神,早早地令我们注意到了,这就是秀山人民们质朴却坚定的信念,心中有佛,也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善根,懂得了慈悲之怀。当我们跨过其中一个庙的门槛,香灰的禅香就飘了过来,偌大的殿堂在周围的壁橱上摆了小的佛像,每个佛像外的盒子上都会贴写有救助者的姓名的标签,而这些便是参与禅院发展建设和那些认同禅念的人,他们都在为自己的信念传播去尽一份力,这让我们深受感动,原来秀山的人们也并没有放弃对禅院的发展,更没有放弃对秀山景点的发展,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又本就是宣传秀山岛,调查秀山岛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刻看到与当地的人们达成了共鸣,这使我们对此次调研成功的信心倍增。
“佛在秀山莫远求,秀山只在汝心头”这么一座充满诗意的禅院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这些回报并不指得是金钱上的回报,而是游客方面的。我们都明白,只有拥有足够的游客,才能使得更多的人了解禅意,这才是我们调研团此行最想得到的回报。可在我们今天看来,前来禅院观赏的游客并不多,这也就意味着禅院的思想很难被人们传播。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要缓解如此美好的景观被埋没的现状,我们应该将禅院中的禅意与秀山的其他优秀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本就不能固守传统,既然中国都申明了对于宗教的态度,并不会干涉公民对于宗教的信仰自由,政策就应该是紧跟时代,永葆青春的,这瞬间启发了调研团成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秀山本身拥有的自然资源,结合秀山的人文景观,与禅院结合一同向外宣传,。不仅如此,禅院的负责人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响应号召,与其他景点负责人及政府达成共识,齐头并进,共创美好秀山。
曾经我们还会对落后的城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殊不知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过于优渥,导致我们无法理解那些基础条件并不先进的偏远地区。我意识到,其实并未努力奋斗便拥有一切的我们,完全不清楚在另一处角落里的人们正努力着、盼望着。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来贯彻振兴,用内心的热忱诠释他们的信念。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参观的是禅院的美景,但那里的情景却无一不反映了当地人们对海岛发展的热切期盼,对秀山未来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通过对禅院附近居民进行思想传播,从而调动没机会听闻禅意的人去了解佛教思想。
在以前,我不愿意做一些所谓大而空的事,但现在,我明白了很多事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单纯,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如果现在还会有那么一个机会的话,我想我不再会犹豫,因为对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大好山河的发展做贡献就是我最好的选择。让我们为一起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不断促进国家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团队名称:“观海岛发展景,行秀山水间舟”海岛资源利用调研团
撰稿人:陈依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5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