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庆交通大学学子:寻李冰足迹 传承“导洛通山”精神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作者:导洛通山实践队

7月16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导洛通山”实践队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山洪灾害防治调查宣传,同时对什邡市悠久的水文化进行调研。

到“导洛通山”始源地 寻李冰足迹

巍峨章山、神奇洛水、雄伟高景关。上午9时,实践队抵达李冰导洛通山之地——什邡市洛水镇。实践队在当地知名讲解员李静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李冰治水并非普通的用堵、截这些简单的方法,而是利用“无坝引水,雨水分流,作业飞沙”这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治理水系。在洛水镇高景关,李冰也用科学的方法治理水,那就是“导洛通山”:提前以大火灼烧山体,通过观天象预测雨季到来,等待暴雨引发的洪水冲击灼热山体,快速降低山体温度,进而让山体崩裂,这大大减少了工程时间。李冰历十余年,召集数万民工终开山导洪成功。江泽民同志曾赞扬到这是“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

紧接着,实践队到大王庙、李冰陵进行寻访调查。大王庙是专祭祀李冰的神祠但并不以李冰命名,是因为李冰被后人尊奉为“大安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孔子与李冰两位虽不是帝王但都是被百姓们神化后然后称王,所以称此地为大(安)王庙。这足以见得,李冰为当地人民贡献之大,在人民心目中地位之深。之后,实践队走进李冰陵,陵前,“蜀中首圣”的大石碑赫然屹立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进入陵园,李冰高达8.3米的黄石石像巍然矗立、俯视苍生。石像束发佩冠,左手捋须,右手佩剑。这与李冰学者的风格迥然不同,更像是一位治国大将,不愧为一位文武兼备的“大安王”。李冰为人低调,但他的贡献福泽千秋万代。“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是李冰的治水方针,也是李冰的为人方针。

在寻访途中,实践队收获意外惊喜:知名蜀文化学者、什邡市政协副主席郭辉图先生听闻来自重庆的实践队正在什邡调研,立即驱车赶到李冰陵,与队员们亲切会面,为学生亲自讲解李冰文化的精神内涵,他指出重要的一点是:李冰在历史之中没有任何污点可寻。洛水镇镇长廖兴林、什邡市博物馆馆长杨剑等一行人也莅临现场。

走访基层工作人员 聆听“吹哨人”的故事

下午3时,“导洛通山”实践队联合什邡市水利局团委来到什邡市蓥华镇红峡谷村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点,走访以蓥华镇抗旱防汛办为代表的基层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对山洪灾害预警体系进行调研。据了解,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水位测量仪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监测水位和发布预警,当山洪来临时,他们要与吹哨人一起发出预警,并转移村民到安全点,及时执行当地政府的指令。当遇到大暴雨,大量泥石流经常会从高山上飞溅而下,在这样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持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不辞辛劳,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只为保护村民们的生命安全。

下午4时,实践队来到红峡谷村的“吹哨人”何代琼家中,与她促膝而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认真聆听她担任“吹哨人”八年来的经历和感悟。每年7、8月的雨季,“吹哨人”是离灾害点最近的一群人,主要负责实时监测水位,定期隐患排查,第一时间拉响预警等。“吹哨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令实践队员们深受感染。最后,实践队员们送上慰问品,以表达对以何代琼为代表的“吹哨人”的敬意。

与当地政府部门开展合作 深入探寻什邡水文化

实践队此次赴什邡市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什邡市当地的水利局、洛水镇政府、蓥华镇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什邡市水利局为实践队提供专业指导,精心安排各调研点,帮助队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洛水镇政府在得知实践队的到来,高度重视,为更好的将本地2300多年来形成的水文化传递给新一代大学生,将洛水镇的宝贵文献资料:《导洛通山——什邡洛水文化故事》、《什邡洛水》两本书籍赠送给实践队,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洛水文化。同时安排知名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去高景关、大王庙、李冰陵展开深入调研。

蓥华镇政府派出抗洪防汛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实地走访抗旱山洪灾害防治点,帮助实践队对抗灾基层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

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员们对李冰“勤于职守、实干担当、科学严谨、开拓创新”的“导洛通山”精神,有了全面立体的认知,对什邡宝贵水文化财富,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非遗瑰宝,传承匠心古韵

漆扇,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身,历经岁月沉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元社区服务活动。据了解,开展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力所能及……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在寒假期间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最新发布

曦望家庭会议
(通讯员李明霞)我们曦望文化支教社会实践自从到基地以来,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队伍会议,会议上主要是对当天的工作做总结以及对下一天的工作进行安排。这也是为了我们能够由于推进我们三下乡的各项活动,以…
团结协作,集思广益
(通讯员:林海澎)今天的主要任务还是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在这过程中,大家一直都积极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很好。在讨论调查问卷内容的时候大家也群策群力、知无不言。更重要的一点是组长能…
板桥中心小学送惊喜
(通讯员:潘璁)三下乡的第五天,我们“曦望”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早早地起来,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带上电脑和穿上队服来到了教学楼办公室。同时,今天我也亲眼看到了ABC三个班的学生进行做操,以及我们…
在实践中成长(杨楚莹)
(通讯员:杨楚莹)今天是2021年7月17日,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早上伴随着队员的一声“起床啦”,我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起来便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吃完早餐后,我就来到了教室,迎接孩子们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
百姓安全的保护伞,山洪灾害的“吹哨人”—“导洛通山”实践队走访慰问“吹哨人”及其家庭
2021年7月13日至16日,短短四天内,什邡市所在的四川省德阳市就发布了至少五次暴雨预警,在7月15日当天一天之内两次发布黄色暴雨预警,受灾群众均得到及时转移和安置,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应对灾害得当,…
传承革命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传承革命精神,书写时代华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火热进行中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宣讲承薪火,志愿服务献党心”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对在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红色人物的认识,了解红色人…
风雨兼程,奔赴什邡——重庆交通大学“导洛通山”实践队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5日上午10点,重庆西站,天气晴好,来自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的一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导洛通山”实践队,一行13人整装待发,此行的目的地: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10点50分,实践队乘坐的…
心手相牵,为爱前行——社会事业学院“花开仲夏·‘剧’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实践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花开仲夏·‘剧’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联合新乡市延津县郝光屯小学开展为期十四天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河南师大学子与郝光屯小学孩子们的追梦旅程由此开…
特色兴农村 富裕振民生
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各级行政村纷纷探索满足本地区实际需求的振兴之路。2021年7月17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寻访习总书记足迹”红色GIS实践团在浙江…
鲁约笃行教育帮扶活动:常春藤里,学海徜徉
为弘扬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优秀精神品格,了解中小学学生学习情况,7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鲁约笃行”实践团前往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常青藤教育开展支教帮扶志愿活动,“鲁约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