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的缩影,时代的旗帜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类 作者:魏红涛

“泉水叮当响,跳下山岗,走过草地,流向远方。”这便是宋全成的少年,诗歌中的章节虽有贫穷和饥饿,格调却是欢快与激昂,酸涩但又辉煌。

1944年,宋全成出生在艰难困苦的河南林县。

宋全成同志对少年生活的印象是“贫穷”和“饥饿”。“贫穷”是因为家底薄,“饥饿”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他们家庭最困难时期,父亲被下放回家,除了大哥成亲分家另住之外,他的兄弟姐妹加上他的父亲母亲,一共七口人,挤在三间破房子中。白天透光,晚上透风,正屋顶上还有个大窟窿,阴晴皆通。屋里的炕不够用,白天放板子擀面条,晚上铺被子数星星。多少个夜,星星陪他伫听寒声,才让他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理解的深刻。那时候,独具一席的愿望伴他成长伴他生。

在那时,自然灾害加剧了林县的饥饿危机,他回忆起来当时的情况仍历历在目,“伙用井水”、“白菜梗就是人造肉”、“没有粮食最可怕”,在当时的他看来,吃饭喝水问题就是惊天大事,需要一天担心三次,天天担心,连续担心三年多……

也正是在那时,他明白了什么叫做“苦尽甘来”。宋全成的母亲告诉他,未成熟的柿子需要用温水漤,拿一个砂锅,放在灶台边上泡个三天,三天过后才能漤掉苦涩,柿子也就从涩变甜了。他记住了漤柿子的办法,也记下了做人的道理。在那之后,“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也出现在他的作文里。他说“出生不同,信仰不同”但我坚信苦尽甘来。那太行山旁故乡的味道不仅仅是苦涩,更是母亲的谆谆教导,苦涩的前半生,更练就了他倔强的精神。在他的人生里那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熠熠生辉。

1962年,这年他18岁,参加红旗渠工程建设。

“如果没有临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则不会有红旗渠。”近六十年前的事,分明就在昨天。他在红旗渠工地最大的感受是“能吃饱肚子”。很难想象,天天喝玉米糁,吃萝卜干、偶尔吃个白面馍、好几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六点起床工作到天黑、倒头就睡,这样的环境是怎样让几万人不辞辛劳前去开山破壁的。

当宋全成仰望天空,发现只有漠漠太行横贯前后,只有黄土崖壁裸露视野,而低头又想起来那白白流去的漳河水,那多少个村庄正在经历酷旱的威胁,那靠天天不雨、靠地地不收的荒凉景象。他便暗自下决心“山高高不过决心,只要能把漳河水引过来,他就是刀山我也要上去”。就这样,年轻的宋全成捻钻、点炮、凿隧洞、碾炸药、造水泥……两年的吃苦奋战让他看到了红旗渠修成的那一天。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难一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奋斗年代还未结束,如今年代,于内有建国百年之目标,于外有稳固江山之任务,我们要看到奋斗年代还未结束

奋斗精神让国家如此富强。

曾是上个世纪的青年回忆峥嵘岁月,尤想对这个世纪青年说:“时代变了,现在我们富了,但是精神不变,节俭奋斗的传家宝不能丢,遇到什么都不能丢失精神。”

时代的旗帜在上空飘扬,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社会缩影代表千万栋梁,千万栋梁连接林县与太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秉红色革命文化,兴乡镇产业经济
7月17日,夏树苍翠,微风轻吹。饭后,实践队再次出发,开启在长校的第二日行程,今日实践队将探索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助推乡镇产业发展。探花卉基地谋未来发展实践队首先前往闽西(清流)花卉交易物流中心了解花…
新风染绿河两岸,和风来暖下里街
2021年7月17日上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赴林州市调研实践团前往姚村镇的下里街村进行实地调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踏过净朴的石板路,一池的碧绿映入眼帘。盛夏的阳光倾洒在河边的木屋,实践…
华水学子又遇西姜寨:农业玩出新花样
美丽西姜寨,素有“红豆杉之乡”的美称。7月14日至7月1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同走乡村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团9名成员前往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参观当地农科主题场馆区,走访当地村民,学习当地农业…
回忆线下的调研生活
2021年7月18日,岭南师范学院“曙光”社会调研队结束了为期数天的在阳江市江城区的调研。队员们在这次的三下乡调研活动中,不仅深刻体会了属于阳江市的红色基因,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线…
趣味篮球课
7月17日,“心之源”社会实践队的队员继续带领着同学们在篮球场上训练。虽然天气炎热,但这似乎不能阻碍同学们对篮球的热爱,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来到球场,时刻为训练做好准备。(同学们在打篮球郭婷婷摄)经…
消防队,消防情
今天我们红色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吴兴区飞英消防救援站,近距离感受消防人的消防魂。我们从理学院出发徒步走到了他们的所在地。消防员十分热情的出来迎接我们,也接受了我们送上的十分解暑的西瓜。消防员首先…
点点萤火 汇成星河
点点萤火汇成星河——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心暖夏乡”志愿服务队2021年暑期“三下乡”“书声琅琅,童心满堂”之舞蹈“萤火虽小,却能照亮一间屋子。”2021年7月17日上午9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
东科学子三下乡:走近社区,宣传党史
东科学子三下乡:走近社区,宣传党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丰富当代青年大学生党史实践教育内容,7月17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溯历史征途,逐时代新篇”大学…
太行山下桃花源
为了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对林州市乡村振兴发挥的作用,思考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2021年7月16日上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林州市调研实践团前往林州市下里街村进行调研实践。下里街村位于姚村镇西…
浙江学子三下乡:观名人事迹,做时代新人
为了深入学习党史,弘扬红色精神,凝聚青年力量,7月14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溯历史征途,逐时代新篇”大学生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了舟山名人馆,了解名人事迹,力求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