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7月17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纠正不良习惯,普及健康知识”调研团外出至舟山市湿地公园、海滨公园、海山公园,为收集数据研究不良习惯对舟山市民的影响,并普及健康知识。
在提出观点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不良习惯与健康。不良习惯通常是指不良生活习惯,是指所有有碍健康(包括心理与生理健康)的习惯,而生活不良习惯又可以细分为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作息习惯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状态,主要体现在器官无疾病,能够适应外界变化。单看定义我们抗议很容易发现“不良”与维持健康的“良好”似乎是相对的,那事实就一定是生活不良习惯会导致健康状态的丧失吗?二者就是二元对立吗?
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二者有一道明显的灰色地带。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黑,且事物之间是相对的,有比较才有差异,辩证学中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对立面的事物。一种事物不止有一个对立面,只有多面对立,一个事物才逐渐立体,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正是一种事物与两种事物的对立状态,就连黑白也是相对而言,我在生活中发现:白鞋子容易变黑,而黑鞋子变白,我在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时,首先观察为何鞋子会变色,主要是由于灰尘的关系,在人的想象中灰尘又黑又白,对于白鞋来说就是黑,对于黑鞋来说就是白。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对“相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调查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状况时,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对于老人来说或许是灾难性的。
了解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的“不良”与“良好”也是仅对于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来说,并不能以偏概全,更何况健康以及习惯是两个个十分巨大的概念不能单纯下结论“不良习惯会引起健康问题”,那么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人体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那无与伦比复杂的大脑,那强大有力的免疫系统,和精确到毫米级别的肌肉控制,各器官间数不清的完美配合,无不令人着迷。如此高级的机器,本身就不易被损坏,得益于自我调节能力。不过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个最大限度的,一旦超过就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得出“不良习惯并不一定会引起健康问题”的结论。
虽说“纠正不良习惯,普及健康知识”调研团的主要外出活动地点为校外的三个公园,但是考虑到公园中人群同质性差,所得数据并不能有很好的说服性,调研团决定在校内也实行调查问卷,以提高结论可靠性。在校内实行发放问卷采取一人一张,并监督填写,以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在收集300人份的调查问卷后开始统计,采取二人分别统计法,以确保统计数据无误,并整理成数据表,绘制统计图得出结论。
分析300份数据后所得出的结论,“年轻人拥有的所谓的不良习惯,并不都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而某些可使机体能力提高”。简单几个数据说话,在300份数据中,当代大学生中每日按时吃早餐人数、每日不吃早餐人数、偶尔吃早餐人数比约为70%:18%:12%,而纵观整个大学生群体,有胃病或者是因为不吃早餐而身体有不适者少之又少,吃早餐、一直不吃早餐、仅无活动不吃早餐中有胃病的人数逐渐递增,而这与结论有悖,理应不吃早餐为不良习惯而吃早餐为良好习惯,时不时吃早餐应该处于二者之间,本有胃病人数应在二者之中,却位居榜首,而且三者患者数并不与总人数成正比,时不时吃早餐人数远超另外两类,而吃早餐比吃早餐患病数仅略少。
因此不要再片面地认为不良习惯一定会引起健康方面的问题。不良习惯是相对的,有时也会转变成好习惯,具体案例须具体分析。
通讯员:潘秋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9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