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身在其中苦中作乐,每一步的成长是在挣扎中前进的。
这个暑假,我留校参加了“忆抗疫之路,探防疫成果”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从指缝溜走,黑了的皮肤,多了的蚊包,见证着十五天的过去。如今实践已经进入倒计时,活动的场景却还历历在目,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我也收获匪浅。
团队铸就辉煌
回想起第一次集合的时候,我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去活动场地的,即使如此,我也迟到了半小时。起迟了的我第一时间给负责这个活动的学姐发消息:“学姐我可能要迟到了怎么办?”等打理好一切准备出门时,学姐告诉我“第一次没关系”。但第二天的时候,学姐一脸严肃地强调了纪律和迟到的后果,我在内心暗下决心:绝不能再迟到。之后,一向习惯把手机关机后睡觉的我没把手机关机并定了闹钟。其实从第一天我就喜欢上这个学姐了。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举行了许多团体活动。与大家初次见面的动员大会,小组分散的调研行动,集体前往舟山博物馆,还有手工和水果捞等等。炎日之下,全靠精神支撑,如果没有团队,我是坚持不下来的。
关于这次活动的指标,我们主要是得把通讯稿投给各个网站,到达一定数量方能获得三下乡给的社会实践分。作为通讯组的成员,我最为熟悉的,就是每天和我一起工作的女孩儿们。实践团共二十四人,总共只有五个男孩,而通讯组的成员,全体都是女孩子。团队里的男孩子每天担负着跑腿、拍素材等需要体力耐力的累活,可以说没有他们我们的活动就进行不下去,感谢他们!女孩子们主要担负的,是脑力活,是稿子的主要输出。作为通讯组的一员,每天需要做的,就是改稿,从一窍不通到熟能手巧,我学到了不少。熟练的技能少不了后勤组的指点,也少不了学姐的合理安排和体谅。我要感谢所有在团队里帮助过我的人,活动的结果是团队共同努力得到的。
挑战超越自我
在参加活动之前,我自认是个不擅交际又沉默寡言的人,就连好友的评价都是“无趣”。生活如果是一滩死水,那我应该是死水里翻白肚的鱼,却没曾想能跃出水面,获得新生。在这次三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勇敢面对社交,恐惧克服了困难,成就了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作为调研小组里的采访员,主动向陌生人开口说话,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每遇到一个合适的采访对象,我都得做好几遍的心理建设。等准备好了之后,那人已不见踪影。但似乎在伙伴们的鼓舞下,我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组里共有三个队员,就用记录员和摄影者来称呼她们吧。一切工作得由采访员打头阵,往往这个时候她们会轻轻推我一把,把我推到采访对象面前,应急之下收拾好自己的表情,利索地发问和递出问卷。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那真的是我吗?
或许有人会拒绝,有人会忽视,有人不识字,有人说方言。但那时的我,似乎完全不用考虑这些,摄影者稳重、记录员耐心温柔,而我也不甘示弱。调研苦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停歇地搜索采访对象,在烈日下走访大街,但也因此找回了很多素材,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文稿。迈出第一步就能迈出第二步,为追求更棒的自己,就得超越原先胆小怕生的自己,成长就是在苦中前进的。
抗疫终将胜利
我们的团队全名是“忆抗疫之路,探防疫成果”国情观察团,顾名思义,这次三下乡的主题就是和疫情有关的。尽管到2021年,距那个冬天爆发以来已经
过去了整整一年,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在部分地区仍有病例存在。为了宣传防疫知识,提高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也为了回忆那段艰难的抗疫历程,铭记在战疫中牺牲的英雄,我们观察团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做手工、送水果,参观博物馆、给市民宣讲等等,虽过去了这么多天,但我仍记忆犹新,每个活动都有它独特的宣传意义,还记得成员们四处奔走、汗流浃背的模样,还记得被团队情绪感染,内心悸动的自己。为了做好宣传,我们上网搜查了许多资料,因为给别人宣讲之前,自己一定要做好准备,为此也知道了不少抗疫知识,了解了不少名人名事。
所做的一切都化为呐喊的勇气,为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呐喊,为坚守在门关的保卫人员呐喊,也为在抗疫中默默无闻的百姓们呐喊。冬天的雪将要融化,黎明的花开已然在望,抗疫的胜利终将到来,我们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9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