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水北调” 补“华北之肾”
——水利学院南水北调沿线居民水生态文明素养调查实践队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之重器、民生工程,河南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
“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南水已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截至2021年3月23日,全省配套工程已累计供水124.84亿立方米(占中线全部调水量的35.6%),其中:城市供水68.36亿立方米,生态补水24.41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32.07亿立方米;2020~2021调水年度已供水8.65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6.1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0.8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60亿立方米。全省受水范围已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11个省辖市市区、40个县(市)城区和64个乡镇,受水水厂共计85个,受益人口2380万人。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优良,始终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明显提高了河南受水区居民用水水质,彻底改变了一些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状况,提高和改善了民生保障水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是长堤环绕、碧波荡漾,水域面积非常辽阔。但近年来,因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历史上流入白洋淀的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河流大部分断流,导致白洋淀水位逐年下降,多次面临干淀危机。到2017年之前,白洋淀的水域面积仅有362余平方公里,加上水质的不断恶化,“华北之肾”面临着严重的“肾”衰竭。引黄入冀补淀,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172个重点水利工程之一,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输水线路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引黄闸引水,终点为河北省白洋淀,途径河南、河北两省和濮阳、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6市和22个县区,干渠全长482公里。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工程,实际上它意义非常重大。我们都叫这个工程‘小南水北调’。大南水北调工程解决的是京津冀的吃水问题,这个工程保障的是地下和生态用水。让白洋淀成为华北的‘好肾’,我们义不容辞。”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主任张玉君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