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古称越嶲,乃彝汉杂居地区。该地居民语言使用类型为彝汉兼有,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该地居民语言使用多以彝语为主,四川话为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三下乡“助兴小分队”来到越西,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助力普通话推广工作,我们在行动。7月14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三下乡“助兴小分队”走遍越西大街小巷进行了准备日久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说普通话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微小的行为,按其深远来看其能传承历史人文,亦是时代的窗口,普通话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秦始皇推行小篆为标准文字,“书同文”自此贯穿了整部中国史;然而,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成为“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普通话,“十里不同音”虽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却成为沟通交流的障碍。而拼音有效保证普通话在传播中不变味、不走形,“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去年9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国家语委的负责人表示,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可见,普通话推广在如今也尤为重要,因此我队决定在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这一方言使用较多的地区开展活动。今日队员们在集市、步行街、广场分发宣传扇,向居民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普通话的紧要性;邀请居民填写普通话现状调查问卷,与居民交流普通话学习与运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活动中通过不失趣味而又稍有挑战的拗口令、看图说话等小游戏,激发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纠正居民普通话运用的典型错误,传递普通话学习经验,尽己之力助力越西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助力普通话学习与使用良好风气的传递,同时还进一步了解到越西普通话普及的现状、成果及问题。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势在必行。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2015年以来, 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取得了显着成效。帮助学前幼儿从母语向国家通用语言过渡,并初步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打好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普通话推广也将进入新的阶段。在我国,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随着文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比重的不断提高,地区间语言交流的需要成为亟需解决的矛盾。方言的隔阂与越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语言互通,交流畅通,保证的是合作相通。推广普通话,促进居民普通话无障碍沟通既为未来地区旅游开发、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更将便利居民走出去、欢迎外客走进来,吸收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提高对外建设效率。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新征程离不开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
同时方言是鲜活的。在各种方言中,各具特色的语音、音调,丰富形象的词汇、表达,常常可意会而难翻译,传递着一方水土的烟火气。这些有着鲜明草根性和独特地域性的方言,散发着泥土气息,勾连着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莫不与人物的风度、性格、气质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护方言,只要适合表达生活的真善美,方言与普通话,绝不是单选题。
普通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在推广普通话是也能保护好方言。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语言学习是文化传递与交流的前提。推广普通话,更好地使用语言,共振新农村,我辈皆有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