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传统民居,延续百年文脉
导语: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团支部建设与发展中心实践团队开展“共建乡村,搞活乡村”实践活动。因梭庄村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但对文物的保护和发掘比较落后,为了提高人们对梭庄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促进村落发展,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团支部建设与发展中心实践团队,于7月11日对济南市章丘区的梭庄村进行了志愿者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民俗民风、建筑美学于一体,各具特色、别有风味。这些传统村落共同书写了中国传统村落的丰富多彩、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如何让传统村落同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因此,山东建筑大学团支部建设与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到了历史文化悠久的梭庄村,对这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村子进行调研。
“去邑十里而进近,有梭山焉。山形如梭,民依山成村曰‘梭庄’。”
刘备村书记就热情地接待志愿者,给志愿者描述了有关村落的历史及名人,其中有李氏出有七举人五进士、孙思邈及战国时期阴阳家皱衍等人,还有村中特色古建筑有大戏楼遗址、药王殿、石雕狮子、李氏祠堂等让志愿者们充分感受到村落的丰厚的古文化,和良好的风水选址,村书记带我们观察了村里现状以及古建筑。
药王庙一个接近六百年屹立不倒的古建筑。相传药王孙思邈采药时来过梭庄,后来村里乡邻得到药王的诊治及恩惠后,为了纪念药王功德,村民集资合建了这座药王庙。庙内全部是石头构建,无寸铁寸木。门口两侧刻有吉马和正在腾飞的龙,及其富有美感。
在梭庄村西头,是屹立几百年的文昌阁,文昌阁首建于大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阁内供奉着文昌帝。祈盼村里多出人材,现如今这个祈盼已经实现。它招示着一切过往,如今已寂静无声。安静的文昌阁给人以古色古香的真实感,散发着古代人文气息。站在文昌阁上面,东西大街尽收眼底。
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李氏祠堂,随着岁月的侵蚀李氏祠堂已没有往日气派,但其古风犹存。关于李氏家族的故事,和“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的故事,已经散落在光阴之河中。祠堂院内还有一颗参天古树的江北罕见的梭罗树,此树叶子非常大,在树叶反面被划过的地方会很快显现红色,该古树百年来于古村相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为千年古村增添了些许神秘,使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大放异彩。
村中的千年古槐,树根裸露,树干已残裂中空,虽然,我们没有见到古槐的枝丫伸向蓝天,盖过房屋的时候,但当我们看到它粗大的树干时,仿佛已经看到了它曾经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志愿者们和村书记讨论了梭庄村以后的发展方向,讲述了村中概况,梭庄村发展相对落后人均收入及其少,根据志愿者的提问,村书记也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文化旅游建设商业街,以及游客离开以后留下的垃圾如何处理提出相关措施,提高环卫力量等,以确保村中景观生态不被破坏,以最大化保护古建筑,保护传统村落;因为,该村老人也是比较多八十岁老人较多且村中污染少,志愿者提出村落向长寿村方向发展也是不错的方向。讨论整体遵循党十八大以来,建设美好乡村,保留乡村原貌,进行乡村振兴,让梭庄村成为一座珍贵的民艺博物馆。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每个古旧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在盘活古旧村落的过程中,应努力找到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为村落和自然环境注入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涵,为每个村庄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9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