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至7月1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运河小镇看振兴”小分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调研时指出的“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为依托,聚焦“运河小镇”这一独特视角,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居民的方法解密小镇的振兴密码。
探寻产业转型新方法
“运河小镇看振兴”小分队通过采访邵伯古镇文化旅游局丁局长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局江局长,走访隶属古镇的新建村、渔业村以及渌洋湖村,了解其产业发展现状:利用现代化科技,推进科技农业的发展、落实部分村庄从捕鱼到保渔再到养鱼的发展策略、推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造船业复兴计划。真正让老百姓从过去吃运河饭的模式转变为发展旅游业、造船、建筑等等。
在走访过程中,小队成员发现各村落合理利用本村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本村的发展路线。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建村、渔业村以及渌洋湖村。新建村土地肥沃平整主抓种植业,在原有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引进了大规模机械种植以及无人机灌溉等新技术;渔业村自古捕鱼为业,在长江大保护战略出台之后,渔业村村民也逐渐从大运河中收船收网,由捕鱼向保渔转型,又因为距离大运河近的地理优势,渐渐由保渔向养鱼转型,目前转型已经基本完成;渌洋湖村风景优美,张福龙书记在意识到这一优势后,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了渌洋湖湿地公园。
此外为解决发展旅游业占用本村土地的问题张福龙领导渌洋湖村民于2004年春建立起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土地股份合作社,这是扬州市最早的、由农民自愿以土地作股流转,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性质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合作社,以此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
营造优美村镇新环境
小分队成员在采访文化旅游局丁局长过程中,了解到邵伯古镇于2017年建立了一个邵伯运河生态(文化)公园,依托荒废的运河河堤建造是其一大特点,没有占用本地或农用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旅游业缺少土地的大问题。
创建千年古镇新文化
古镇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中的陈列物,而是活的生命。它虽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同时也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影响、制约着千年古镇新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邵伯运河生态(文化)公园的五个片区中,每一个片区都对应着一个邵伯的历史人文典故。铁牛湾:康熙治水,派来“九牛二虎一只鸡”作为水位测定的标识,为人们起到预警的作用;桃花坞:源自《桃花坞》的作者清代戏曲大师孔尚任曾在淮扬疏浚治水;镜瓶广场:面对梵行寺,北宋大家苏东坡常来扬州,对邵伯山茶花自然有所耳闻。元丰七年(1084),他在往常州途中路经邵伯,于是放舟停楫,在秦观、孙觉等文人雅士陪同下游玩了梵行寺后,自觉对山茶花意犹未尽,便抛开友人,独自到梵行寺,领略山茶花娇姿;荷塘月色:近现代文化大家朱自清4到6岁曾在邵伯生活,朱自清写下《荷塘月色》后说这片文章让他想起了在邵伯的童年生活;茶花园:苏轼游历邵伯时,沉醉于万紫千红的山茶花丛中,触景生情,诗兴大作:“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
运河泽万民,清风吹千年。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便利舟楫运输、灌溉行洪,还孕育出了蕴含着丰富的廉政理念和廉政元素,是沿线运河城市挖掘廉基因、弘扬廉文化、传递廉文化的不竭宝藏。邵伯作为运河重镇,建造了大运河廉文化传承馆,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影响的运河廉政文化品牌。
运河既是交通要道经济命脉,还是南北文化交融交流的通道,邵伯占据大运河的中段,极易吸收南北文化。邵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伯锣鼓小牌子”运河在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它有我们南方丝竹(笛子,二胡),也有打击乐锣鼓等等,兼具了南北文化既有江南丝竹的雅韵和北方锣鼓的雄浑。虽然时间长河依旧奔涌向前,如果有缘,你总会在大运河边,石条街旁遇见演奏锣鼓小牌子的老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