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土壤、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浙江农村以化肥、农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使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乡村”发展,进一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打好自然禀赋牌,中国计量大学“知识青年下乡队”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于7月中下旬深入浙江省湖州、衢州、温州、宁波等10个地市,划分传统小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元农业主体,共回收六百余份问卷,对面源污染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
据小组成员反映,目前,农民施肥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在施肥方法上主要采用冲施、穴施、沟施、撒施。
过量施用化肥之后,危害之一,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发生板结,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保存期限短,并且容易腐烂,其原因都是超标施用化肥;危害之二,随着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会造成地下水及河流污染;危害之三,导致产收比增大,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几种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虽然保住了一定的产量,但同时也致使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且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以及造成土壤、地下水、空气、农产品的污染。农药通过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后,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调查发现,由于施药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或飞散入空气,农药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废弃农药瓶、袋一般都被置于野外,残留药物会随雨水冲淋进入土壤、渗入地下水,因而在土壤中偶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在回收利用方面主要是回收棚膜,化肥使用后的编织袋农民大多二次利用,苹果膜袋大部分在销售苹果时随商品果发往外地,其余膜袋在落果收购点用机械分离出来,造成白色污染。农药废弃物、地膜及反光膜的回收农民参与度不高,农药瓶、袋弃置田间地头造成污染,地膜及反光膜的使用年限为一年,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这种大分子材料降解速度慢,残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植物根系生长受阻,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残留量越大,农作物减产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作物覆膜种植7-10年,会造成棉花减产10%-23%。
在所有成员结束访问后,我们得出了被调查地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存在以下问题:
1、职能部门监管农业面源污染还未形成强大合力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牵涉的职能部门众多,既有各乡镇人民政府,又有农业、畜牧、果业、林业、水利、环保、卫生、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能交错,未形成监管农业面源污染的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意识还需加强
广大人民群众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前景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农民在农膜、秸秆回收利用方面参与度不高,不注重科学使用化肥及农药。
3、政府投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不足
政府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财政投入不足,无论是职能部门的监管经费,还是典型示范引导的补助都需加大监管投入。
4、土地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也造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难度增大
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地位,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给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了一定难度。
5、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为了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污染治理目标,针对调研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及建议:
1、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强大合力
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部门,需由县政府牵头协调,组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领导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位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涉及单位为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形成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向群众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
二是要通过条幅、传单、宣传画、XX通讯、县电视台、气象大喇叭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是要扩大人民群众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
3、加大政府投资,推广技术,示范带动
一是加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经费保障。
二是推广循环利用农业模式,大力建设节约型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实现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转变,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猪—沼—果”、 “粪肥加菌-管道运输-直接还田”(即牲畜粪便直接加菌,经过发酵后直接通过管道抽取还田)等生态农业模式。
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菌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推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使用新型农机对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推广已经成熟的硬茬播种技术,使全县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果树枝条的利用力度,比如,XX县XXX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利用废弃果枝1000吨,年投入菌棒50万棒,年生产香菇100万斤,年产值400万元,年实现利润达100万元,为果树枝条基料化利用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位于XXXX生产有限公司,年消耗废弃果树枝秸秆5万吨,生产4.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对于这些典型,县政府要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引领我县秸秆燃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
4、涉农资金重点扶持有专业知识、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组织
鼓励和引导专业合作社、大型农场、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农业组织大量流转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5、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技术,教育和引导农民切实改变撒施化肥等传统施肥方式,加快化肥深施等机械施肥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是不断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力度,扩大示范的影响带动力,主要以“控、替、精、减、统、点”为核心,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探索化肥农药减量、苹果提质增效新途径,大力推广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推进统防统治工作,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达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们团队得到了很多锻炼。一方面,我们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培育了团队精神,更使我们大学生更加了解国情,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4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