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注民生、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号召,7月11日至24日,苏州大学授“渔”济贫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许集伍维小学开展小学支教和线下调研活动。
在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团队考虑到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在脱贫方面的可参考意义较小,故将调研地点转向江苏省外,最终将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选定为线下调研地之一。虽然台前县于2020年刚实现脱贫摘帽,但其下属的许集村在2017年就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今年2月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可见该地对于后脱贫时代的村庄及村民个体的发展有长远规划。
在出发前夕,我担心着居住环境不适、交流沟通不便等问题,但在走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发现村民们都非常热情好客且朴实勤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搭建房屋,在院子里饲养家禽、种植蔬菜,在政府脱贫政策的扶持下,村民温饱无忧,幸福满足。村里的道路十分平整,每个巷口都起了“秋菊巷”、“冬梅巷”等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夕阳下田园犬奔跑乡间,好一派“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对于调研队员的到来,村民们都非常欢迎,虽然刚开始接受采访时都有些紧张和局促,但谈到村子里近年来的发展,村民们都洋溢着自豪,滔滔不绝地向团队成员介绍起来。
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交流比较吃力,因为地处农村,村民习惯说当地方言,并且年轻劳动力多在外务工,村里老人居多,普通话并不普及,这对调研是不小的挑战;二是如何将“可行能力”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更加具体化,如何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受访者。对于第二点困难,也是团队在之后的实地调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调研团队的成员在调研期间也在许集伍维小学开展了爱心支教活动。小朋友们对支教老师带来的兴趣课十分喜爱,对于县城外的大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上课时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新知识。在短暂的支教活动期间我们了解到,小朋友们平时接触兴趣课的机会十分稀少,因此格外珍惜支教老师能够给他们上课。我们此次作为支教老师,想到城市里的有些孩子吹着凉爽的空调、享受着父母提供的舒适的生活条件,还时常顶撞父母长辈,不愿意上兴趣班,更加心疼这群农村小朋友。又因为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再好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许多孩子比较敏感且缺少安全感,所以在支教过程中,比起教会孩子们一门兴趣特长,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和重视,以及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学习,努力走出小县城,去大城市看看,感受更广阔世界的精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