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工农革命星火燎原,井冈山精神永垂不朽

来源: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分团 作者:李圳滔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调研团江西分团前往江西井冈山市进行实地考察,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市红色文化,探究了井冈山精神,进行相关的采写和记录。

我生长于江西,从小就被红色文化包围,但是对革命文化的感知都是朦胧的,总感觉隔了一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用鲜血和汗水建造了新中国,他们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永不褪色。这次实践,是一个深入了解江西红色文化的机会。革命先烈的物品,是感知那时那地情境的重要窗口,能让我们近距离感触到革命年代的生活状况让我们更深入了解革命精神。希望这次实地调研,能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浸润在革命精神当中。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早早地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红色大字,像一团火燎拨着我的内心。进入展厅正门,看见各种各样的游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穿着火红色的衣服,与门口的大火炬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中国红色意义非凡,红色文化力量强大。在今天更需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每一个中国人红色血液流淌在身体中,红色基因印刻在骨髓里。红色基因是精神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财富。然而,每个人内心里的红色种子,不会自然而然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呵护她、激活她,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英雄的故事,更不缺学习的榜样。

正式进入展厅,大多数游客都被枪炮这些视觉冲击强的物品吸引,而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个陈毅元帅用过的毡帽。帽子上是一簇簇黄棕色的毛,像狼的领毛。毡帽前头镶嵌着一枚红色五角星,如同一颗天眼,照着红军战士前进的路。帽周的青布已经有点退色了,像老迈的玳瑁。帽沿有些破损,隐约能看见缝补的痕迹,犹如一条条伤疤,见证着历史的磨砺。如果不是窗前的牌子明确地告诉我这是陈毅戴过的毡帽,我绝不会相信作为元帅的陈毅,竟然如此“寒酸”!这使得陈毅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问卷调查工作。我们团队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形势。我们一开始对问卷调查放难,害怕游客不理我们。但事到临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男生拿着二维码负责线上问卷的调查,女生则拿着纸质的问卷线下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年轻游客还是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的,但是年纪稍大的游客则兴趣缺缺。出乎我们预料,纸质调查意外顺利。我们拿着纸质问卷一对一地与游客沟通,游客也很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让我们感受到真诚的力量。真诚待人,诚恳做事,我想这是这次井冈山调研教给我的很重要一课。

我们调查发现,井冈山红色文化氛围还是很浓厚的。挖掘革命先辈身前故后的点滴事迹,挖掘红色英雄人物身上流淌的信念、勇敢、顽强、坚韧、自制力和纪律性等崇高品质,外化成饱满有力的英烈形象。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善用红色资源引导和培树一批懂红色文化、善讲红色故事、富有责任心的红色传人,在传、帮带中加大力度弘扬革命传统和先进事迹。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分政府重点投资建设保护的地方,还有大片小区域红色遗迹仍处于荒废状态,红色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地人对观看红色资源兴趣不高,主要是外地游客居多,需要创新宣传形势,让当地人也多多参与革命活动,做到墙内开花,墙内也香。

井冈山之行,我学到了很多,对革命文化也有更新的认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建立的一代又一代革命烈士的牺牲上的,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并且,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在之后的调研活动中,我们会继续记录我们的所见所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高知退休人才返乡 助力乡村振兴——“桑榆启春”项目探寻智力返乡新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的号召下,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而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正迎来新的…… 常悦娴 张晶淼 周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智’力返乡——开辟人才“返乡”新路径

近几年,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地位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常悦娴 赵珺 陶成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桑榆启春”,智力返乡——退休不褪色,“返乡”助发展

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一词愈发频繁进入公众的事业。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党的20大报告中有36次提到了人才,可见人才于乡村振兴之可贵。乡村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高知人群的供给如何落实,…… 常悦娴 顾栩维 沈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一己之力,贡献家园。
今年暑假我首次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到了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社会,需要走进社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当我看到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题目时,我便决定回到家乡去做一些志愿活动。这次,我把…
用绘画丰富生活,用科学保护自己
7月15日,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七彩风车支教团在西棘荡村妇女儿童之家开展第六天支教活动。支教团今日的课程安排分别是支教团成员王菲凡的绘画课和支教团成员周金城的安全教育课和科学普及课。8时30分,为…
寻访井冈山:那些不曾被忘记的故事
7月18日是“对话英雄,海南大学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行动江西分队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作为团队的一员与队友们一同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一天,我仿佛在时光这永不止息的长河…
一幅画、一首歌,爱我中华
7月14日,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七彩风车支教团在西棘荡妇女儿童之家开展第五天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功开展了两项课程:像素画课与音乐课。像素画课由支教团成员朱文静和陈睿担任老师。音乐课由支教团成员孙…
盛夏相遇,未来可期:苏大学子前往河南台前县开展可行能力调研
为响应国家关注民生、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号召,7月11日至24日,苏州大学授“渔”济贫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许集伍维小学开展小学支教和线下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团队考虑…
佛山学子三下乡:党建领航强动能,多彩三河浴春风
为深入探讨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友你真好”调研团于7月21日前往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开展暑假实践活动。为了更好了解旧寨村的发展概况,团队成员到达后,便来到了村党群服务中…
苏大学子三下乡:携老共面世界殊,数字“天堑”变“通途”
如今,涉老舆情频繁戳中社会痛点,老龄化和数字化叠加,引发社会激烈讨论。为了弥合银色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拥抱数字时代,也为了响应“三下乡”的号召,7月15日,苏州大学老有所E暑期实践团走进苏州市官浦…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 ——参观党史馆
7月12日8时30分,支教团成员组织孩子们在党史馆门口集合,随后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在队长施倩倩的带领下依次进入党史馆。由支教团成员周金城担任本次参观活动的讲解员。支教团成员周金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苏大学子赴濮阳脱贫县开展可行能力培育调研:芳华播希望,山区种梦想
为响应国家关注民生、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号召,7月20日至8月2日,苏州大学授“渔”济贫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许集伍维小学开展小学支教和线下调研活动。以“可行能力”为核心,在支教过…
在党政办实习的实习心得
在党政办实习的实习心得7月15日至7月27日,我在党政办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暑期实习,短短两周的实习经历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成长经验,在炎热的夏天也体会到的收获的喜悦。下面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感想: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