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调研团江西分团前往江西井冈山市进行实地考察,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市红色文化,探究了井冈山精神,进行相关的采写和记录。
我生长于江西,从小就被红色文化包围,但是对革命文化的感知都是朦胧的,总感觉隔了一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用鲜血和汗水建造了新中国,他们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永不褪色。这次实践,是一个深入了解江西红色文化的机会。革命先烈的物品,是感知那时那地情境的重要窗口,能让我们近距离感触到革命年代的生活状况让我们更深入了解革命精神。希望这次实地调研,能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浸润在革命精神当中。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早早地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红色大字,像一团火燎拨着我的内心。进入展厅正门,看见各种各样的游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穿着火红色的衣服,与门口的大火炬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中国红色意义非凡,红色文化力量强大。在今天更需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每一个中国人红色血液流淌在身体中,红色基因印刻在骨髓里。红色基因是精神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财富。然而,每个人内心里的红色种子,不会自然而然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呵护她、激活她,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英雄的故事,更不缺学习的榜样。
正式进入展厅,大多数游客都被枪炮这些视觉冲击强的物品吸引,而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个陈毅元帅用过的毡帽。帽子上是一簇簇黄棕色的毛,像狼的领毛。毡帽前头镶嵌着一枚红色五角星,如同一颗天眼,照着红军战士前进的路。帽周的青布已经有点退色了,像老迈的玳瑁。帽沿有些破损,隐约能看见缝补的痕迹,犹如一条条伤疤,见证着历史的磨砺。如果不是窗前的牌子明确地告诉我这是陈毅戴过的毡帽,我绝不会相信作为元帅的陈毅,竟然如此“寒酸”!这使得陈毅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了。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问卷调查工作。我们团队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形势。我们一开始对问卷调查放难,害怕游客不理我们。但事到临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男生拿着二维码负责线上问卷的调查,女生则拿着纸质的问卷线下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年轻游客还是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的,但是年纪稍大的游客则兴趣缺缺。出乎我们预料,纸质调查意外顺利。我们拿着纸质问卷一对一地与游客沟通,游客也很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让我们感受到真诚的力量。真诚待人,诚恳做事,我想这是这次井冈山调研教给我的很重要一课。
我们调查发现,井冈山红色文化氛围还是很浓厚的。挖掘革命先辈身前故后的点滴事迹,挖掘红色英雄人物身上流淌的信念、勇敢、顽强、坚韧、自制力和纪律性等崇高品质,外化成饱满有力的英烈形象。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善用红色资源引导和培树一批懂红色文化、善讲红色故事、富有责任心的红色传人,在传、帮带中加大力度弘扬革命传统和先进事迹。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分政府重点投资建设保护的地方,还有大片小区域红色遗迹仍处于荒废状态,红色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地人对观看红色资源兴趣不高,主要是外地游客居多,需要创新宣传形势,让当地人也多多参与革命活动,做到墙内开花,墙内也香。
井冈山之行,我学到了很多,对革命文化也有更新的认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建立的一代又一代革命烈士的牺牲上的,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并且,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在之后的调研活动中,我们会继续记录我们的所见所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