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重温党百年历程中发生的难忘故事,一起打开时间闸门,翻阅红色篇章,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5日上午,长安大学赴延安“重走红军在陕路,奋斗百年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队富平分队(以下简称富平分队)前往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故址进行红色学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米家窑,去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走进米家窑
米家窑地下交通站位于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北依耀州,西邻三原,是富平县的西北边陲。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了陕北联结关中的重要通道。在这里,一处开挖在黄土高崖上的窑洞群落,在周边现代民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沧桑凝重。这看似平淡无奇的高崖窑洞背后,却写满了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和当地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光芒如炬的奋斗历程,如今已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米家堡属岔口村的一个自然村落。1919年,岔口村米家堡人米养成为了解决家中人丁增多、家境困难等问题,他主动从老家搬出至村北,自己依土崖开凿窑洞,另辟新居。为了防御乱军、土匪的侵扰抢劫,他进行了精心设计,先挖一个较大的主窑,两侧有陪窑,主窑内再挖套窑,各窑洞之间开凿通道相连;主窑的大门之上挖了高窑,留有瞭望口与射击孔,有防御和攻击来犯之敌的作用;主窑后面还有一个二层暗窑,开掘长长的地道,直通野外高窑,内有陷阱,有可容十个人的大火炕。大小12个窑洞群组成了一个大堡垒,窑与窑之间隧道相连,直通野外,构成一个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防御进攻体系,可谓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米家窑的红色记忆
米家窑除了具备居住生产的基本作用外,还兼备防御隐蔽、进攻撤退等战略功能。1943年,负责耀县地下交通工作的张仲平,接中共关中地委指示,在洪水地区建立地下交通站。由于张仲良、张仲平、张帮英等共产党人,看准了洪水乡群众基础较好、米家人忠诚可靠,且僻静安全、地势高峭的有利地形,使得米家窑成为关中与陕北之间重要的一个红色交通站,是照金、柳林、薛镇国统区的一个重要联络点,主要任务是传递情报、转运物资,以至后来发展到护送革命干部。至1936年,米家窑作为地下交通站全面建成。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乌云笼罩的艰难局面,在处于关中腹地、陕甘宁根据地——延安、照金接壤地带的富平,发展建立了许多秘密联络点和地下交通站,打通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与陕南、陇东之间的“交通线”“生命线”,开辟了一条“外白内红、为我所用”红色地下交通线。当年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曾有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舍生忘死,一次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和碉堡哨卡,多次护送党和军队的领导人过关中,传送文件情报,给延安运送粮食和弹药,把有志的知识青年源源不断送往延安,这是一个奇迹。以米家窑为代表的洪水交通站,就护送过数百名南下北上人员,其中有党和军队的重要干部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戴季英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以米家窑为代表的富平地下交通站,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代米家人作为普通劳苦大众,在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革命大潮的影响下,坚定革命必胜信念,践行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诤诤誓言;几代米家人把“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作为家风家训,信念坚定,忠诚于党,顾全大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中国人民浓郁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凝结成了跟着共产党、英勇顽强干革命的伟大精神,正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