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紫阳民歌唱响新时代 | 走进何家大院,采访省级非遗传承人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作者:查成烁 李博雯 刘

【西安工程大学7月25日讯】(通讯员:查成烁 李博雯 刘谢梓豪)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进入新时代,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佳体现,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

为了深入贯彻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紫阳“唱响民歌紫阳,传承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紫阳县,探究非遗文化紫阳民歌的发展历程,了解紫阳民歌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风,实地实践,对相关资料、传承人信息的记录与整理,更好的宣传紫阳民歌,保护非遗文化,扩大当地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使其被更多的青年一代所了解、熟知、传承。

7月25日上午十时,实践第三天,依然由新媒体艺术学院影像动画艺术系主任雷桐老师远程指导、辅导员刘子涵老师带队与8名线下实践队员再次来到紫阳县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今天采访到的是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夏清华老师。

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夏清华老师给实践队员教授民歌。

夏清华,70岁,紫阳人,作为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退休后给热爱民歌的学生上课,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让紫阳民歌“传下去、响起来”也是他这一代紫阳民歌手的共同心声。

在采访中,夏清华老师简要介绍了几首著名紫阳民歌曲目的创作背景,而后,又讲述了紫阳民歌的产生原因与演变历程、不同唱腔唱法、各个版本的唱词差异,讲述过程,寓教于乐,使队员们融入其中。

通过回顾自己与民歌的故事及经历,老师表示,紫阳民歌不会消失,紫阳民歌的传承不会消失,它会以一种新面貌、新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他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下,在当地传承人的努力下,他对紫阳民歌的未来充满信心。

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夏清华老师在接受实践队成员采访。

在采访的最后,夏清华老师为团队成员教授了紫阳民歌著名曲目《山歌不唱不开怀》。夏老师用其独特悠扬的唱腔,声情并茂的讲述激发了队员们的广泛学习兴趣,体会到了紫阳民歌的独特魅力。

最后,团队成员纷纷向夏清华老师致谢,对于这位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心中满怀敬意。

当日十二时,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何家大院进行采风活动,并采访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何耀信老师。何家大院位于紫阳县城关镇,2006年紫阳县委、县政府把何家大院命名为“民歌大院”。今天的何家大院将民歌演唱和“农家乐”相结合,不仅向各地游客宣传了紫阳民歌,同时也为其增加了自身收入。

何家大院被称为“民歌大院”。

实践队员在何家大院进行采风

在何家大院,实践队员见到了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何耀信老师,并对其进行了采访。据何耀信老师自我介绍,他今年74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紫阳人,在2011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认定为紫阳民歌非遗传承人。

紫阳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何耀信老师

在采访中,何耀信老师讲述了自身学习紫阳民歌的经历,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都在坚持学习、演唱紫阳民歌,他不仅自己学习、演唱,还带动自己家人,尤其是孙子、孙女等晚辈来进行紫阳民歌的学习。

面对紫阳民歌所面临的新形势,何耀信老师表示,紫阳民歌的创作要紧跟时代主题,为时代、为当下、为群众百姓服务。还为队员介绍了自己近期创作的作品,他举例说,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特意为此创作了有关建党百年主题的新作品。随后,何耀信老师为大家演唱了他的作品,获得一致好评。

紫阳民歌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他们这些老一辈人的传唱,更多的是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紫阳民歌的传承是一代连着一代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紫阳民歌、传承紫阳民歌。

采访结束后,《郎在对门唱山歌》电影原声李德堂老师为大家倾情献唱,其独特的嗓音与唱调,收获了现场的热烈掌声。随后,何耀信老师与何显鹏,李德堂等紫阳民歌传唱人一同为大家倾情合唱,再一次将队员带入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中去。

紫阳民歌传唱人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经过今天的学习和采访,实践队队长刘谢梓豪表示,他作为紫阳当地人,本次进行有关紫阳民歌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能够为家乡做贡献,宣传紫阳民歌,他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同样,另一位实践队成员查成烁也谈到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今天很荣幸能够见到传承紫阳民歌的夏清华与何耀信二位老师,了解到了紫阳民歌的博大精神以及丰富文化内涵,受益匪浅。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西安工程大学青年学子更应该努力奋斗,担当责任,在本次实践中,将紫阳民歌这一非遗文化宣传好、发扬好、传承好!

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紫阳“唱响民歌紫阳,传承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陈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2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童声启蒙语韵长

在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促进各地区交流、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助于打破地域语言隔阂,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更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普语入户传乡意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域、教育资源等因素限制,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幼儿阶段的普通话启蒙教育亟待加强。为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情况并推动普通话在农村的普及……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童声诵普语,幼苗展新姿

在多元文化交融、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们的重要纽带,在促进社会交流、文化传承以及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普入乡村,语通助振兴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促进语言交流与文化发展,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农村……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一场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

在快速现代化的浪潮中,普通话的普及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与文化的融合,然而,那些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多彩方言,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乡梓雅韵实践团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让方言在时间长河中生生不息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瑰宝和民间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生活韵味。方言是情感的桥梁,是文化的承载体,是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等待…… 乡梓雅韵实践团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逝水年华的回响

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乡梓雅韵”实践团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方言的实践活动,这趟旅程不仅让实践团成员领略了方言的多姿多彩,更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乡梓雅韵实践团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传承方言之美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民情感,而非遗戏剧是方言传承的重要载体。非遗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然而,…… 乡梓雅韵实践团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召开第四周例会

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干部间的沟通与协作,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于4月8日中午12:00在教学楼1-110教学室和树人楼225教室…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英教研室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研会议

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于4月3日在教学楼2-402办公室…

垃圾分类新知探索 泉城路街道的绿色之旅

3月27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3级自动化一班垃圾分类计划实践团队带着对环保的热情,来到了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

画卷绘星河,志愿暖星海——共筑自闭儿童关爱行动圆满落幕

为呼吁社会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需求,传递“不排斥、不忽视、多包容”的公益理念,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中…

医路向党·青春宣讲:护理学院学子开展遵义会议精神宣讲活动

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志愿护理服务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依托“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最新发布

紫阳民歌唱响新时代 | 泛游汉江,焕古古镇采风
【西安工程大学7月27日讯】(通讯员:查成烁李博雯刘谢梓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
安徽学子三下乡:同护山河水,共享诗城美
摘要:水质检验是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对保证水资源的质量,防止和治理水污染至关重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质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水资源…
闽院学子“三下乡”感悟:你们是我定格的最美风景
2021年7月8日至7月31日,我参加了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20位队员一起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代溪村,开启了我的支教生活。与暖心相遇最初认识到暖心是在微信朋友圈的推文中,那时候…
紫阳民歌唱响新时代 | 参观县文化馆,采访俏姑子民歌演唱队
【西安工程大学7月26日讯】(通讯员:查成烁李博雯刘谢梓豪)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留下的灿烂瑰宝,是凝聚先辈智慧与卓越价值的精神财富。正如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
紫阳民歌唱响新时代 | 采访民间传唱人
【西安工程大学7月24日讯】(通讯员:张秋瑶李博雯刘谢梓豪)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紫阳“唱响民歌紫阳,传承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为更好了解紫阳民歌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紫阳县当地非遗传承现状,为了确保实…
灿烂七月
灿烂七月2021年7月23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情暖童心‘送教入门’乡村振兴服务团”志愿服务队在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开展暑假“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而今天是29号,已然到了说再见的日子。…
紫阳民歌唱响新时代|正式出征
【西安工程大学7月23日讯】(通讯员:张秋瑶李博雯刘谢梓豪)7月23日来自我院的赴陕西紫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新媒体艺术学院影像动画艺术系主任雷桐老师和辅导员刘子涵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团队成员们来到了陕西安…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赤骨寻踪叹流芳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红军生做人杰御敌固山河,死化鬼雄热血照赤骨。中华大地每一寸沃土都有他们的忠骨,乳源更是一片具有优秀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邓小平、张云逸、李…
安理学子三下乡:“一幽帘梦” 探寻查济千年古桥
大学生网报淮南8月5日电(通讯员李沈烈青左琳胡榕轩)7月19日,在水与桥缠绵的查济古镇中,安徽理工大学“倾筑”服务团的学生们,在造型各异而又承载着故事的老桥上穿行。他们用手里的仪器,测量着诗情画意的…
初心使命代代传
初心使命代代传8月7日,青岛科技大学“学党史,强信念”红色教育宣传团来到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进行微电影的正式拍摄,出发之前,成员们都根据自己讲解的部分进行了资料查询以及讲稿撰写。到达纪念馆后,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