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畔,古城楼旁,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去,而三国文化却依托这些遗迹在合肥的文旅事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三国文化作为合肥一张精致的文化名片,一直未能像包公文化那样在皖土上大放异彩。出于对这一现状的好奇及思索,我院本科生王昕怡带领着她的队伍前往逍遥津、三国遗址公园与包公祠进行了一番调研。
7月18日,团队成员来到调研的第一站——逍遥津。在对逍遥津进行调研的时候,队员们发现了逍遥津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轴大道并未起到极佳的引导作用、暑期旅游旺季众多展馆却忙着装修、张辽墓碑所在亭如其他休闲亭一样有人拉着二胡……这些不足,显露出三国文化在逍遥津建设中的缺失,也引发了队员们激烈的讨论与深刻的思考。逍遥津作为合肥最著名的三国文化景点,对于三国文化的宣传却并不到位,于是,队员们准备继续调研,前往另一处三国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7月19日,队员们集体赶往三国遗址公园。克服了交通困难来到遗址公园后,队员们感受到了与逍遥津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里目光所及,都是有关三国文化的雕塑、建筑,还有专门的文物陈列馆让人一睹古代武器风采。在一处遗址地,还设置了自动的解说感应器,为游客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这里占地范围宽广、景点众多、文物的修复效果良好,全方位地展示了三国吴魏文化。尽管三国遗址公园存在交通不便的缺点,但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上层重视,三国城路正在修建,不久将完工投入使用。这些发现令队员们欣喜。
在三国遗址公园,队员们还有意外的收获。尽管暴雨如注、路上泥泞不堪,队员们最终还是去往了公园行政负责人的办公室进行采访,了解到专业人员对三国文化旅游景点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看法,收集了三国遗址公园年客流量、未来发展部分规划、近日宣传活动稿件等许多重要资料。
三国文化内部的探寻对比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外部的探寻工作开始。为了找寻包公文化发展兴盛的原因,并将包公文化与三国文化的宣传建设进行对比,7月20日,队员们来到了实践的最后一站——包公祠。
包公祠通过打造包公历史文化长廊、蜡像馆、流芳亭等景点,展示了包公刚正不阿的形象,表达了合肥人对这位乡贤的怀念、敬仰之情。这里整体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人文景观建设独具特色,对游客有着巨大吸引力。一番游览完毕,队员们明显感受到包公文化代表景点与三国文化代表景点之间的发展差异,对三国文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短暂的实地调研以队员们在包公祠牌匾前的合照作为结尾,但弘扬合肥三国文化的旅程永远不会停止。循古迹来访,是为了沿新径前行,愿有更多的人可以将调研合肥三国文化的实践传递下去,真正让三国文化成为合肥的骄傲与典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