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读专业的原因,在前期,我主要作为管理策划组的成员。这个时期,我和同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经过多次的头脑风暴逐渐形成清晰的策划案。我们也在鸿园二楼文化餐厅一起商讨如何招聘队员,我们队伍的大方向是什么等问题。
下乡乾留,乾留镇乾留小学这个地点的选择和我们的指导老师早有渊源,故事过长,就不一一赘述了。在和乾留镇和乾留小学的相关负责人沟通过后,发现当地非常欢迎我们岭师学子到当地三下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顺利的开始让我们对三下乡满怀期待的同时也充满信心。
线上下乡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自由,也不是什么都不用干。队长为了协调线上线下成员特意设置了打卡制度,各组线上成员在特地时间段在各组窗口群拍照打卡。打卡完之后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准备着手工作,协调辅助线下成员工作。
我在他们那般大的时候也接受了三下乡,看着反馈的视频和照片,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开始面对镜头的羞涩,慢慢地变得勇敢和从容,开始大方地展示微笑,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从他们清澈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渴望,看到了希望。那些孩子大多都是干干瘦瘦的、黑黑的,脖子和胳膊、腿都脏兮兮的。在以后的交谈和更深了解中,我们知道到了,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去了,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是忙于生意、农活,无暇顾及孩子。但是孩子们的求知欲,却一点不减。
我们名漾三下乡的理念是国家得到发展、乡村得到振兴、青年得到锻炼。这一次三下乡以乾留村的历史和民俗为调研重点,同时注重对村中两位革命英雄的历史和精神进行挖掘。除此以外,我们还关注留守儿童和小朋友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课程安排不仅涉及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根据小朋友们想要当兵的梦想邀请队内的全宏同学给他们讲一讲相关的内容。为了深入村民和获取调研资料,线下成员参与了当地的“分社饭”。结合搜集的资料和线下成员的调研成果,我了解到“分社饭”是乾留村的习俗,村民们会一起杀猪、分猪肉、做社饭。分社饭这习俗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沿袭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分社饭这个习俗它带有村民对过去生活的总结,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分猪肉、煮社饭的细节透露着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煮社饭的技巧和步骤体现着对农业生产丰产丰收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美好盼望!
支教,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与温暖。我们在下乡之初就确立了传授知识是次要,主要还是传递爱与温暖。我们线下成员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和小朋友们一起“跳房子”。在游戏中,我们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彼此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下乡的时节是七月中旬,天气很热,还很闷,但是小朋友们从不缺席。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他们勇气倍增。回答问题时你争我抢,手都举的很高很高。队里有成员反馈说有一位小朋友提前到校写暑假作业,而且进度也很快,其实刚放假不久,但作业却完成了将近一半。我们都在夸这为小朋友“先苦后甜”的实践者,值得夸奖。于我而言,在反馈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热情比天气还热。对此,我们全队所有人都很感谢每一位家长和小朋友对名漾三下乡的支持!
在反馈的视频里,我听到了我们的队歌《乾留小学的日子》改编自《北京东路的日子》,小朋友们的歌声很甜美、很清澈,就像是夏日里的清凉、就像是火热中的一抹清泉。从歌声里,我听到他们对唱歌的喜欢。而在课后也听线下成员经常反馈小朋友们很喜欢唱歌,每个小朋友都希望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歌的时间。乾留的小朋友们也有很皮的一两个,也正是我们所称的“熊孩子”,但这些学生在“以玩促学”的小游戏环节也异常活跃,能够积极参与我们的游戏,带动气氛,促进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小老师们的工作。
名漾在三下乡传递了爱与温暖,也收到了爱与温暖。村支书给我们线下成员加菜、还有家长给我们送来了乾留特产——火龙果!我们从未想过会收到村民们的爱和感谢,因为我们只是怀着一个单纯美好、不求回报的心助力发展,但是乾留村却给了我们莫大的温暖。
名漾有爱,乾留有温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8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