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乡情”实践团走进安湖村,了解乡村发展7月16日下午13时,我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火乡情”实践团小分队成员深入基层,探访了我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安湖村。此次探访旨在了解乡村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中我对安湖村治保主任蒋耀和村民们进行了采访工作。
首先,我来到了安湖村党群服务中心,先对治保主任蒋耀进行访谈。蒋耀主任向我介绍了安湖村的主要情况。全村共有农户756户(其中低保7户、低保边缘3户、五保户6人),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共辖30个村民小组。近年来,人均纯收入两万多。2005年至今,安湖村获得了“村民自治模范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奖”等多项荣誉。作为安湖村的一份子,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和我村的蓬勃发展。
蒋耀主任介绍完安湖村的基本情况之后,我接着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安湖村的村民们生活满意度高,村民们主要靠小作坊和家庭式工厂发展经济,主观幸福感中的物质保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安湖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除了基本的公路、公厕还配备有老年人活动社区和暑期托管班,但缺少幼儿园、学校等教育设施,生活便利方面也是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基本需求。而且现在家家户户的周围都种上了许多树木,在树木周围也夹杂了许多常见的花,环境舒畅也是做到了满分,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安湖村村民们政治活动参与度高,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定要求,前段时间刚结束大队选举活动,对于村里的活动响应度也很积极,安湖村的村干部们经常地为村民们解决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不远处,还配备了安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民们可以在此使用医保卡配一些常用的药品,村民的身心健康也得到了保障。在访谈最后,蒋耀主任谈到近几年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村里的基础设施仍需要改善,小作坊经济应予以正确的指导,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深表同意,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后,我又来到村民家中进行采访。从村民口中,我了解到安湖村都是自建房,基本上没有务农人员,农田早年间就被社区收走统一种植,鼓励大家去自主创业和进入厂区,工作收入稳步上升。村民对于村干部的工作赞不绝口,对于村里的设施建设也是十分满意,作为安湖村一份子的我也觉得村里的改变越来越大了。由于本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大部分村民都选择留在本地工作发展,孩子也在本地读书居多,子女也是陪伴在身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存在大幅减少。村民对于近几年的发展十分感慨,安湖村变化巨大,道路变宽了,家家户户也实行了垃圾分类,村里的发展蒸蒸日上。
至此,我结束了采访。我不仅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火乡情”实践团小分队成员,更是安湖村的一员,我明显感受到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正在逐步提升,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也在稳步进行中。在本次“心火乡情”实践团走进安湖村,了解农村发展的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发展的迅速。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如今国家发展的情况,让知识化为实践,将知识投入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深入基层,多次走访,真正做到了以实干笃定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主体。
作为个体对于周围的发展还有些懵懂,但当我真正听到村干部的介绍和村民的叙述的时候,我才感受到了原来近几年的发展给周围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农村的城镇化在进步,道路变宽安全系数增加,村民的心也放宽了;农民的市民化在进步,自从垃圾分类以来,不仅垃圾回收前进了一大步,道路上也没有了碍眼的垃圾,让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加干净美丽,村民的主观幸福感也提升了一个高度。但农村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指导,离不了村干部们的努力付出,离不开村民们的爱护关心。
不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的心理也在悄悄变化。回想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饥荒之中,人们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但如今,随着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理需求已不需要再担心,而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满足村民们的需求,逐步建设公路、公厕、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站等,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对自身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从而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在提升。
以务农为生已经逐渐消失,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有了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已有了显著成功,村民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随着国家的发展在提升。脱贫攻坚已不再是难题,贫困户已在慢慢消失,人们的生活智慧越来越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8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