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娄底7月28日电(通讯员 黄婷)
为寻访革命家庭,提炼红色初心,汲取、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财产,引导社会借鉴传承革命家庭的红色初心,真正做到不忘初心。7月22日,广东海洋大学红忆夕湘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蔡和森故居。通过参观故居、聆听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以了解蔡和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探索其革命家庭形成的原因,凝练宣传蔡和森家庭的革命精神。
上午,红忆夕湘实践队来到了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在驶向故居的沿途中,实践团队先后经过了曾国藩故居、秋瑾故居,不经感慨双峰县真是名人辈出。此外,高高悬挂在每户村民农舍前的红星和党徽以及矗立在道路两旁的“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村舍墙绘,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建设更是让我们觉得村内对红色文化是极为重视的。
这是一栋坐落在小山坡上的普通农舍。一横三纵,门前有两口水塘,门后群山环绕。平面布局呈“凹”字形,远远望去,只觉得和普通村舍没有什么差别。
刚走进故居,就赶上了讲解员讲解时段,于是,我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在讲解员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开启了对光甲堂的探访。
光甲堂,现名蔡和森、蔡畅故居,由正厅、左右厢房以及天井和杂物间组成。一踏进门槛,就是光甲堂的堂屋。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一路浏览了故居里的堂屋、退堂屋、客厅、卧室、厨房、绣房、粮仓、打米房以及农具房。
走进一道道门,透过一件件文物,听着一段段讲解,团队成员好像看到了蔡和森、蔡畅的童稚时光。看到了蔡家主人在客厅会见各方读书人和朋友,看见了伟大母亲葛健豪为了生计在绣房里做刺绣,看到了蔡和森、蔡畅兄妹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埋下革命的种子。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完了蔡和森、蔡畅故居。紧接着,实践团队成员对讲解员进行了提问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光甲堂就是蔡和森、蔡畅兄妹革命火种埋下的地方。他们的母亲葛健豪不满足于做一名寻常农妇,十分关注民生和社会,在这里,她和秋瑾、唐群英经常相聚在一起,来往亲密,被并称为“潇湘三女杰”。秋瑾牺牲后,母亲葛健豪经常用秋瑾、唐群英的事迹教育蔡和森、蔡畅兄妹,希望他们可以向秋瑾学习。由此,在年纪尚幼的蔡和森、蔡畅兄妹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同样的,葛健豪认为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因此她努力湘绣、变卖陪嫁首饰以供孩子上学。讲解员还告诉团队成员,蔡和森、蔡畅兄妹能有这样的成就都是依靠他们的传奇母亲,如果不是他们的母亲借来了银元、在法国时靠刺绣赚钱,无法支付起他们在法国留学的生活。在提问采访中,两名讲解员都表达了自己对革命母亲葛健豪的敬佩,她们称葛健豪就是湘妹子的生动体现。最后,在问及蔡和森家族的优良家风是否有被后代延续传承时,讲解员很肯定地告诉团队成员:“当然有。蔡和森的儿子女儿,蔡博和蔡转就很好地继承了他们的家风。”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蔡博和蔡转兄妹两人,一位是毅然决然留苏归国、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冶金工程师,一位是国内知名的神经内科教授,新中国的第一代白衣使者。他们秉承着良好的清廉家风,“凡事靠自己努力,绝不依赖他人”,他们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他们也不断地为国家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完后,实践成员准备前往下一个实践地——蔡和森纪念馆,进一步了解蔡和森、蔡畅的生平事迹。
转身离开时,回头再望一眼这座被时光荫蔽着的故居,墙体虽带上暗淡的色泽,但蔡和森光辉一家的伟大事迹却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参观、讲述中不断被传承,化作青年们的精神之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