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入建川,探寻红色文化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王婧

走入建川,探寻红色文化

2021年7月1日至7月7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队伍——成群结队团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探寻红色文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手印碑林,他们的主人是曾经手握大刀、长矛、手榴弹捍卫家园、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重重叠叠的中国老兵的红手印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是民族力量的体现,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今天这些手掌仍充满着对中华民族明天的光明和希望,令人叹为观止!实践队员也不尽感叹,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在那个战火纷飞、没有良好的医疗保障的年代,这些革命英雄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用他们朴素的方式守住民族最后的底线。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抗战文物陈列馆,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发黄的书信、一张张请愿书、破旧的草鞋、斑驳的大刀,诉说着那个烽火年代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与民族坚韧不屈、迎难而上、坚持与日本帝国主义做斗争的精神。年纪很小的儿童就会去参军,对他们,完全没有童年可言,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事业作斗争,身穿与身材完全不相符的衣服,脸上的稚嫩还未褪去却已忧愁满面……

或许他们只是听大人讲的一些事情,并不具体了解在抗战的背后意味什么,他们只知道打赢了战才会有幸福的日子,不会吃不饱穿不暖,不会光着脚在冰天雪地中作战,可以在草坪上无忧无虑地嬉戏,迎接属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光明的一天。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5.12地震纪念馆,虽然队伍中大多数队员为四川人,但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房屋瞬间倒塌,山体滑坡,交通瘫痪,汶川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瞬间毁于一旦,致使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哀嚎遍地,救援队夜以继日地抢救,不敢有一丝一毫地懈怠。看到眼前落满灰尘的书包,或许那些小朋友还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就被不知名的重物砸中醒。碎石瓦砾,倒塌的房梁,仿佛遇难者的哀嚎在耳边回响。他们在永无止境的黑暗中等待救援,亦或是死神的降临,眼前一片漆黑,身体负重,寸步难行,举步维艰,饮食问题更是难如登天,面临死亡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回望一生,后悔没有好好陪伴家人?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亦或是怀念曾经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没好时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逝者远行,吾辈当自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辈的名字不是刻在大理石上,而是刻在人民的心上!正值建党100周年,新时代青年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百年梦想,团结一致,一心向党,一心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刻苦奋斗,珍惜现在曾经很多人都不曾享受的幸福生活,秉承先辈遗志,相应国家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新冠疫情,亦或现在的河南暴雨,我们应延续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精神,为在痛苦中挣扎的通报贡献自己的一份量!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探寻红色文化,聚集青春力量,实现百年梦想,这一路,你我同行。

文字:王婧 崔枢衡 图片:王婧 宋一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支教助力,一同成长 ----山东大学“天使在行动”支教团线上“希望小屋”支教活动
今天是8月12日,是支教团开始的第十天。随着支教的继续深入进行,我们的工作也进行的越来越顺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而同学们的回应也越来越积极。虽然我们每个人教的年级不一样,但是我们从不同的孩…
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传承山东传统文化
为了山东省探寻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继续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晚枫亭客实践团队,来到山东省日照市东夷小镇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保洁阿姨讲到,由于2020年疫情的…
红色革命根据地——西柏坡
滹沱育塔元,沧桑风雨路
社会实践…
积极了解财税政策努力提升职业技能促进就业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量大幅增加,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财…
我在三下乡志愿活动中成长
通过三天的三下乡活动着实是让我体会良多。现在静下心细细想想,才知道所谓三下乡服务活动,不仅仅是去体验基层的工作生活,更是要带着一颗责任的心,去帮助老人们。虽然不能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地生活相比…
践行从现在,你我皆有责
乌云的上头,总会洒满阳光;汗水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份不易察觉的收获。回想着那个烈日炎炎下仍旧不懈地帮助老人们的自己,我的心中升起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感动,还有着那一份异乎寻常的喜悦。我明白这就是汗…
传承革命意志,弘扬铁军精神
传承革命意志,弘扬铁军精神疫情之下,人心恓惶,一宗感染者案例的出现甚至引起全城动荡,以至于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做核酸检测。但中国人民从来不会被这些打倒,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抗疫。在这严峻的…
安信工“数字鸿沟”三下乡面向基层老人有感
烈日炎炎,大一暑假也如期而至,也终于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从小被教育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我一直在为之努力,恰逢学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挥专业…
走进红色故地,关注老人智能生活
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雷雨急骤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感动。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的支持和系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暑期实践团队的活动已经圆满三下乡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