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山水淡云柔,油彩重抹晚来秋,欲见胭脂霜红浸,晚秋寻枫张家楼。”前不久,一首描绘张家楼达尼画家村的诗在西海岸新区广为流传。为了进一步了解张家楼的油画艺术,探访因油画而出名的乡村小镇,8月10日,走向振兴实践队赴张家楼达尼画家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研活动。
素有“江北第一画家村”的大泥沟头村与张家楼镇区隔着一条绵延的十里油画长廊,未进达尼村就已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十里长廊两旁伫立着欧式路灯,结合世界油画艺术发展史和画派的特点,达尼村自南向北规划建设了佛罗伦萨画派区、威尼斯画派区、荷兰画派区、学院画派区、古典主义画派区、浪漫主义画派区等8大画区。每个画区都规划有体现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观设计。
“绿泽画院!没想到在这里也有一所学校。”队员李臣在看到大面积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激动地说。据了解,2003年之前,大泥沟头村的村民靠卖粮卖菜维持生计,除了村里自己的住房外,周围都是一片荒地。如今大泥沟头村成为与深圳大芬油画村遥相呼应并享誉全国的“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2006年2月,更是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而这一切都与最早落户达尼画家村的绿泽画院分不开。
在与绿泽画院在校生交流过程中,队员了解到最初的绿泽画院设在青岛附近的大麦岛上,由从事油画创作的解中才、董文杰夫妇于1997年创建。随着画院日益扩大,两人专程来到大泥沟头村考察,看到当地民风淳朴,风光秀美,两人仿佛重新找到了艺术的世外桃源,当即决定将画院迁至这片青山秀水间。“我们前面有一片池塘,里面种着满满的荷花。现在荷花正好开了,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一句正应了在荷花衬托下的画家村,越过荷花池,便到了丰子画室。“梵高的向日葵!”走进画室,队员被各种各样的画作吸引了目光。画室中有能够以假乱真的高仿画,有清晰到可以看到每一个细节的动植物画,还有形态逼真的人物肖像画和虚幻朦胧的风景画。其中的一副孔雀画可以清晰的看清楚每一节羽毛的构造,具工作人员介绍,该画历时两个月完成,需要重复多次上色才可以达到雀羽的立体效果。
“比较国画和油画来说,目前国内的油画市场有逐渐上涨的趋势,在别墅与酒店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油画。”画室的工作人员指着一张人物肖像画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用油画来呈现个人的肖像与全家福。”铅笔起稿、画出轮廓、打底、从最远处一点点深入便是临摹画作的全过程,对于画室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步骤已经了然于胸。
“南有大芬,北有达尼”,是油画市场行业内的一个共识。油画使大泥沟头村完成了从普通小村庄到艺术圣殿的华丽蜕变,一个以画院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务为一体的达尼文化产业区正悄然形成。产业园规划建设了康大左岸艺术小镇、珠山芝田文化生态园、泽丰文化生态园、陡阳山生态养生度假区等十几个文化龙头企业,实现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真没想到,油画也可以带动一个乡村的振兴。今天是我第一次接触油画,发现油画和国画并不是对立的,两者也可以互相融合在一起。”队员袁致远感慨道。后期,走向振兴实践队将继续对西海岸新区23个街道与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地调研,总结传统文化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