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就算终有一别 也别辜负相遇

来源:集美大学筑梦新圩实践队 作者:洪雅菲,邱泽华

7月18日,新圩之行最后一日。所有的所有,都将变成这段旅程的最后一次。八天的时间,相互之间的鼓励,彼此给予的温暖……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成为彼此心中都难以遗忘的珍宝,化作未来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陪伴彼此成长路上的每分每秒,激励着彼此更快地向前奔跑,拥抱更优秀的自己。

最后的班会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先生的语录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生而为人,从众从不是必须,不断奋力向上攀登,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就算深处谷底,四周漆黑,也依然不要放弃寻找榜样,寻找光明,直至自己成为自己与别人的光,成为那个熠熠生辉的存在。希望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可以坚持追寻自己的理想,不惧风吹雨打,不惧艰难险阻,直至到达理想彼岸。

最后的表彰仪式

每个人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最后的民主评选,产生了优秀营员、学习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优秀指导老师等多个奖项的名单。看着一批批走上台领奖的同学们,努力与付出,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颁奖的过程中,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铭钊老师,新圩学校校长黄辉鹏老师,实践队代表赖冰怡、蔡雁雁同学分别发表了讲话、分享了八天支教生活的感悟。

李铭钊书记首先向支持本次活动的新圩学校的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表示,暑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外国语学院组织“筑梦新圩”支教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在实践中绽放青年大学生风采。

讲话中,李铭钊书记肯定了实践队队员们八天来的工作成果,确切落实了学院党委要求的五个意识:一、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二、乐于奉献,强化服务意识;三、分工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四、克服困难,彰显诚毅品格;五、听从指挥,增强大局意识,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暑期三下乡任务。

黄校长在感谢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的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筑梦新圩”项目的发展历史。本次活动不仅扎实了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乐趣。他对参加本次英语夏令营的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接下去的时间仍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黄校长赠予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三句话: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大有天地,大有可为,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二、每位学生都是掉落凡间的星星。希望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我们一定要仰望教育的星空,脚踏课堂的实地。用心备好每一次课,才能享受一辈子的课堂。

六年四班老师支教老师赖冰怡同学表示眨眼间,在新圩八天美好的支教时光已然过去。八天中有面对调皮学生时的不知所措,也有听到学生口中喊出“老师”时的激动与喜悦。作为一名师范生,从课堂走上讲堂,从大学走到中小学,她感受到了为人师表的伟大,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挑战。当学生说:“老师,当我听说要来英语夏令营时我感觉到非常害怕,头皮发麻。但是我现在觉得学习英语非常有趣“时,内心的惊喜与自豪油然而生。

“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心灵成长的领路人。作为支教队的一员,她在八天的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美好时光内收获了友谊。集体备课时的讨论,饭后合唱的练习以及傍晚夕阳下操场的欢声笑语,都让人记忆深刻。

七年一班老师支教老师蔡雁雁表示很难讲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自己能否为这些孩子们带来英语上的突破,但是,比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不同灵魂之间的碰撞是动人的,对孩子们而言,支教老师们的面孔和展现是新鲜的,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于他们平常世界里的一面。于队员们而言,还有什么比这些纯真善良的孩子们更可爱的呢?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知识世界的引领者,那么学生也应该是教师重返青春的牵线人。大家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马不停蹄地奔赴着,但这些孩子用他们的言行告诉大家,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每个人慢下步伐与之产生更加深厚的牵绊。

最后的文艺汇演

英语剧的演出,队员们采取了“文化创新”的思路,将中国传统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改编成英语剧进行演绎,促进不同民族间文化产生借鉴,交流与融合。熟练的台词,精美的道具,生动的演绎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多日的辛苦彩排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奔跑》、《大梦想家》、《少年》……在孩子们的近乎完美的演绎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如这些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惧无畏地向前奔跑,拥有任凭风吹雨打也决不放弃的勇气,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成为那颗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星,照亮自己与他人前行的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最后的感谢

八日的时间,相互的适应与磨合,给孩子们和队员们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双方教学相长,双向奔赴,孩子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队员们也更加明白了老师这份职业的伟大,以及职业本身承载的责任与担当。“老师,你们辛苦啦!”“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一声声稚嫩的问候,衷心的感谢,让泪水湿润了队员们的眼眶。支教,是一份情怀,一种愿望,一份担当,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八天转瞬而逝,纵然不舍,也即将面对离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一定都会在各自看不到的地方,迎着光努力生长,变成伟大的“中国梦”的建设者,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华水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红色遗址,重走革命道路之西柏坡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建筑学院“红色遗址保护”暑假实践队从石家庄往西北方向,驱车约90公里,就是西柏坡。它就像这条路,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从1948年5月的延安到1949年3月的北平(后改为北京…
心随“童”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里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态,7月2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心相随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开展家访调查。志愿者来到学生家里,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了拍照、设想、填写访谈记…
华水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红色遗址,重走革命道路之正定古城
保护古城墙,众志正定城——建筑学院“红色遗址保护”暑假实践队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大门。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
【两帮两促】蒲声入荷城,筑梦孩子成长
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割裂来看,蒲声江韵义教队组织的“户外小记者”活动在此次义教中充分展现了这个教育理念。在义教过程中,让有意愿成为小记者的孩子们参与培训,学习采访和了解新闻写作;在义教后期,…
暑期社会实践 | 集风出发赴虬城,齐心共溯小吃源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7月9日,为深入探索文化与旅游融…
新文化运动——旧世界皆成朽木 新青年正立潮头
新文化运动——旧世界皆成朽木新青年正立潮头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槃,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的诞生,是中华民…
走进古镇博望 感知历史人文
2021年8月10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方言,团队成员来到马鞍山市博望区调研和采录方言词条,探寻当地的风俗人情和人文历史。在正式开始方言语录采录前通过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的介绍,成员对博望有了更加深入…
特色课程下乡村,爱国情义种于心
“一!二!三!四!”一句句稚嫩的口号声响彻天空。“向左转……向右转……”伴随着口令声,小朋友们的完成了停止间转法的练习。佛山市高明区南洲村的小朋友们将迎来不一样的一周,是与学校课程完全不同的教…
推广普通话,凝聚晴朗梦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
华水建筑学院学子探寻红色遗址,重走革命道路
全力准备,整装待发——建筑学院“红色遗址保护”暑假实践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7月1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筑’党史,寻足迹-西柏坡红色遗址修复与保护实践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