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积极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举措,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苕溪流域为实践活动的起点,深入生态河流调研。在前期共同调研了杭州市临安区的苕溪、天目溪、锦溪、马溪等河流的基础之上,团队成员利用暑期时间返回家乡调研河流,经过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团队旨在以大学生群体助力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提升人水互动的幸福指数,创造全民爱水护水氛围。
8月20日,该团队成员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临港村河流进行调研。该河流属于百里水系,承接上游临海牛头山水库,下游汇入东海,由临港村的西部蜿蜒至东部,贯穿整个临港村。据该团队成员调研发现,治理前的河流由于村子附近的工业园区排放的工业废水造成较大污染,村口的河水曾出现过“红水”的情况,经过时有化工的臭味,鱼虾等生物无法正常生长繁衍。治理后,河水逐渐恢复原来的样子,但也不像最早之前那样清澈。因村里明令禁止在河道里养殖鱼虾和家禽类,所以饲料等污染较少。
该河道的硬化程度较高,河岸由大石堆砌,河岸上方全用水泥浇筑,河岸的储水等生态功能几乎削减为零,更是少了农村里自然生态的感觉,整个风格也和村子格格不入。除了垂钓人群,很少有人会对此河流产生兴趣。
团队成员与村书记进行了访谈。经访谈得知,本村河长制的落实较好,河长由村干部担任,每人对河流进行每月三次的巡查,一经发现河道垃圾,便通知河塘保洁及时进行清理。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目的。在问及河道改造时,该团队成员向书记表达了浙江农林大学打造生态河流示范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对于硬质河道改造的初步设想后,老书记仿佛也被带回了早期生态性的河流回忆中去,书记肯定了团队对于生态河流的想法,并感慨现在的河道两旁虽留有亲近河面的楼梯通道,但除了垂钓者,很少有人会亲近河湖。这条养育了村庄的河流除了现有的泄洪作用之外,和人的互动几乎为零。
一天的调研结束,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总结。若要对类似的硬质河道进行再生态化的改造,除去工程方面的问题,我们还面临着人文方面的问题——如何让人们重拾儿时记忆,唤醒人们对于河湖的渴望。有需求才有动力去改造,所以在做生态改造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在改造之中加入意识形态方面的要素,由此去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于河湖的兴趣,从而提升人水互动的幸福指数,创造全民爱水护水氛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5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