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已经过半,“行知”实践团在队长的带领下,在每个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从起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硕果累累,“行知”用一周时间证明了社会实践的无限可能。
一、聚焦乡村,助力振兴
“行知”实践团一直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青年有为行动”这一中心主题,采取线上实践的实践方法,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线上走访广大乡村,聚焦乡村发展现状,了解农村发展困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立志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二、线上调研,多样采访。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选取的采访范围广阔,横跨楚雄州、大理州、宣威市,我们选择的采访对象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普通村民,村委会书记,非遗相关工作者等,致力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对乡村进行最大程度的解读。团队成员于8月12日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镇干龙潭村委会的一户农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得到了积极支持。在本次采访中,我们以农户自身状况切入点,了解农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情况,本村医疗保障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影响农户自身发展必要因素。8月15日,团队与宣威市羊场镇大田坝村的村委会书记取得联系,并派代表与书记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视频访谈,书记对这次采访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访谈中书记客观系统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关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农村教育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医疗保障等问题。在主任的叙述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近几年当地农村发展取得的诸多成就如综合治理提升人居环境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同时也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村民缺乏对政策的理解最终使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阻力重重,农产品缺少销售渠道;义务教育生源外流等。与此同时,主任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当代农村发展具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与之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成员代表就建立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想法与书记达成一致,书记对此想法表示支持,对北京科技大学到村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表示热烈的欢迎。8月16日,我们电话采访了大田坝村村民,就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教育现状和产业发展情况展开深入问询,以村民的视野理解乡村发展。就在这天,我们找到了一位1970年入党,具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党员年过八十老当益壮,精神矍铄,安享晚年之余不忘关注国家和当地乡村发展,在建党一百周年为祖国和家乡献上美好的祝福。就在同一天,团队线上寻访大理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相关工作者进行采访,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艺术。
在这些采访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查阅大量资料,力求对调研地点及受访对象有一个初步了解,采访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充分体现了当代乡村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力求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通过这些采访活动,团队对部分乡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村庄教育现状等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获得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为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做好准备。
团队注重对各种材料的整理与保存。在每天的采访结束后,团队派专人整理每天的采访材料,以音频、视频为基础形成文字文稿,进一步形成访谈合集。同时由技术组的同学对每日视频材料进行适当剪辑、添加字幕等后期处理工作,并截取发布视频推送,在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上发布,获得比较可观的阅读量。
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在此基础上,团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为弥渡密祉花灯、弥渡山歌、彝族火把节,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在公众号发布微信推送,制作宣传短视频在相关平台发布,致力于与特色乡土文化产生更好的联动效应,为乡土文化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三、实践进行中,宣传不落下。
宣传工作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实践开始以来,团队有专人负责经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坚持至少每天发一篇推送,到目前为止,已发布微信推送八篇,视频推送若干,获得可观阅读量和点赞量。
实践的马拉松已过半程,团队在获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团队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原来的线下实践改为了线上实践。线上实践的弊端凸显:沟通效率低、质量差;具体的工作安排实施受限,任务完成时间不定。为克服这些弊端,提高社会实践的整体效率,队长和副队长会在每日的工作例会上就前一天的每个实践环节做出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去改正,保证每日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提高团队整体效率。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是社会实践给与我们的宝贵财富。
社会实践还有一半路程要走,愿团队的每位伙伴在社会实践中都收获满满、不留遗憾,敬祝社会实践取得圆满成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6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