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觅长征乡村之源,感革命情怀至深

来源: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 作者:明天继续

觅长征乡村之源,感革命情怀至深

7月10日上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红色龙岩”三下乡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长汀县松毛岭中复村,开始了探寻红军长征第一村的征程。

一行人从酒店出发徒步去往中复村,沿途风光无限好,红色痕迹满目飞。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此地的红色烙印。

百年不变的革命初心——为国为民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从“红军桥”出发,一路走过老街。在那个年代,红军桥便是长征征兵之处。“人有枪高,当红军去”,只要一挡步枪加上一节刺刀的高度,大概是一米五左右,跑起路来路不会打到脚跟便可去当红军。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里从1929年到1934年参加红军的有3000多人。但这3000多人当中90%以上的战士都客死他乡,所以那条一米五的身高线也叫生命的等高线,红军桥又称英雄桥。然而就算当地的老百姓,在知道参加了红军就等于再也回不来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征兵都有不少的青年人踊跃参与。他们不谋名不牟利,只为了革命,他们只为了能改善当前的生活状况,死不足惜。当年在当地最流行的标语便是“救国不分男女老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地向当今的人们证实了当地人对于革命的看法。

在桥上,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六子当兵”塘背乡苏贫农团有位叫罗云然的老人,有六个儿子,现在在我们国家烈士英名录上面是这样写着他六个小孩的姓名,叫罗马一,罗马二,罗马三,罗马四,罗马五,罗马六。老人不识字所以他就将自己的姓和妻子的姓,从一排到六。1929年,红军到钟屋村(现中复村)打土豪分田地,罗云然老人分到了田地。1929年,他亲自在红军桥上送两个小孩报名参加红军;1931年得知这两个小孩牺牲的消息后,又送了两个小孩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在收到又两名孩子牺牲的噩耗后,面对战斗异常惨烈的松毛岭保卫战,他义无反顾地将他剩下的最后两名小孩送上战场,最后这两名小孩也为苏维埃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的一句话:“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时过境迁,百年沧海,初心不变。

百年不变的道路意义——迈向富足

走在老街,我们了解到,这曾是当年村民们运输货物的唯一驿道,也是当时长汀通往福州永安的唯一的主干道。这一条街就国民党在此部署开设了铁器粮食盐铺等的合作社,所以当时整个一条就是为乡民为红军屯结物资在这个地方。如今随着精准扶贫的一步步落实,中复村早已脱贫摘帽。并且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带领之下,推动乡村振兴,与相关平台联手,通过电商帮助当地特色走向全国,这一条街已经转变成为“电商一条街”,也正一步步带领着村民们走向富足。如今,再次踏上石碣路,红军街两旁的店铺悬挂着“汀农淘宝”“长征淘宝”“美山淘宝”等招牌,电商直播销售场景随处可见。红军街还成为长汀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南山镇党建精准扶贫创业培训基地,100多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在此设立产品展示窗口和接待处,成为中复村红色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百年传承延续的精神——不断进取

穿过老街,一行人来到了“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也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观寿公祠。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当地红军后代,也是福州大学外聘教师的钟鸣老师。他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他从长辈那里听来的革命故事。早在1995年便已成为共产党一员的钟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在实地上了一节党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不同在不同年代之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钟老师作为6位红军的后代,他为队员们讲述了他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的疑问: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人牺牲,却还有那么多人要义无反顾的奔向战场?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对于这种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他认为这还不够全面,所以他说道:只要是他知道了那里发现了红色遗址,长征路线,他一定会去看看,去感受。他同时也呼吁当代青年人不应该再囿于应试教育,更应该出来走走,走进革命遗址的实地来感受当年革命者们的激情,来切身理解他们的精神,如此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

钟老师还为我们介绍到,在如此一个小小的村落中,已经走出了20多位博士,6位博士后。这也是一种传承。

经此一天的行程,队员们深刻理解到长征精神不是一潭死水,它是红军魂的活化石,历经百年却依然鲜活!

于松毛岭觅得长征乡村之源,此行感革命情怀至深难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3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不忘初心,做砥砺前行逐梦人
不忘初心,做砥砺前行逐梦人校友简介: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统计17级博士张栋才校友,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国际权威期…
嘉院学子三下乡:提笔落墨,墨香伴我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2021年7月21日,嘉兴学院“墨韵有灵·执笔绘栖”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灵栖村开展实地走访活动。此次走访主要围绕灵栖村的…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手握星火,红情筑梦”实践团召开筹备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手握星火,红情筑梦”实践团召开筹备会议7月22日上午10时,“手握星火,红旗逐梦”实践团于化工学院党员工作站召开筹备会议。实践团成员全员参加。为顺利开展开展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
重走长征路之松毛岭
重走长征路之松毛岭7月14日上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红色龙岩”实践队来到了松毛岭,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首先我们来到了松毛岭纪念园。纪念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革命基点村蔡屋村。为…
深入一线,振兴乡村 | 传承乡村民乐,聆听汉剧之音
汉剧如汉水,源远且流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历经百年发展,在中华大地上依然生生不息。“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亦为戏曲赞叹不已。202…
长征精神的代际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家庭延续
长征精神的代际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家庭延续今天是2021年7月10日,福州大学赴福建省龙岩市“铭记长征精神,永葆红色文化”,红色景点及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探究——基于龙岩市红色景点的调研实践队去龙岩学…
老有所依,情系滕头丨宁大学子赴滕头养生颐乐园参观访谈
7月11-14日,宁波大学“人文·力量|老有所依,情系滕头——人文学院赴滕头村调查小分队”在浙江第一富村“滕头村”的养老院实地考察,对养老院的管理人员、护工和接受服务的老人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当地养老产业…
巴蜀行•巴蜀情团队组图稿
中国青年网泸州市8月5日电(通讯员:郭宁)了解到泸州市众多地区皆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中的重点扶贫地区,因此,巴蜀行•巴蜀情团队决定于7月13日前往泸州市脱贫地区,深入探索经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淬炼与洗礼,…
“走进果园,切实感受农民悲喜”农产品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大庄村开始“农业产业调研,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工作,一切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只有真正走入果园,才…
以法为教:数字赋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安财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山东泰安调研
——安徽财经大学数字法治基层考察团暑期实践山东分团总回顾在数字生态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法治的真实情况,切实感受数字法治基层下的转型,研究并提供应对策略,2021年8月21日至27日,安徽财经大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