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姚婳敏)7月17日下午,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肖堰镇肖堰完全小学的教室里,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开了一堂课——“姓氏的由来”。志愿者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少见姓氏,探究姓、氏起源,为传统文化传播搭建平台,提升学生对于自身炎黄子孙身份认同感,培养互帮互助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中能体现从古至今的家族变迁与社会变化,在姓氏中更是蕴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姓氏的由来”这门课程就是志愿者为带领孩子们了解姓氏由来及其演变所设。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姓孟,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你们姓什么吗?”孩子们积极地举起小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大家都说的是一个字的姓,大家知道有哪些两个字、三个字的姓吗?”孩子们开始绞尽脑汁,志愿者也将那些大家从未见过的姓氏书写在黑板上,带领大家认识学习。
除了对罕见姓氏的了解,志愿者从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姚、姞的字形结构中,延伸探讨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与结构特征;并通过屈原名字的来历与故事来阐述氏的出现与消亡。除此之外,志愿者将姓氏等级划分与门阀制度的出现和家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了解历史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课堂上,孩子们也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4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