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陇南市8月22日电(通讯员孔亚男马郝)7月13日至7月26日,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西和麻纸”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冷门绝技“西和麻纸制作技艺”,探寻如何让其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兰州大学赴西和县“纸墨幽篁“暑期实践团队奔赴甘肃省仅存的两个保留了西和麻纸原始制作技艺的村落——西和县朱河、刘河村,展开了为期14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走进非遗传人家中,感受非遗传人真实的生活场景,了解并拍摄了这项冷门绝技的制作全过程,包括泡、蒸、踩、砸、切、抄等七十二道工序,并为代表性非遗传人写作小传,在了解了这项技艺的基本情况之后,团队又至村委会了解西和麻纸产业的发展近况与未来展望,希望可以全景式展示西和麻纸技艺从传承、制作到销售的现状与问题,从而写作麻纸发展建议书,为非遗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主要目的是调查西和麻纸作为一个带有文化属性的商业产品及它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本身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们眼中具有怎样的特性、如何调整它本身使其适应市场发展。7月19日,团队来到西和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拜访其项目办主任王东育。王主任为我们的西和麻纸项目调查提供了影视、书籍等资料,为项目开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采访中,他强调,技术创新是麻纸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如胡氏的麻纸,因创新了麻纸制作的特殊工艺,导致麻纸质量提高,销量提升。但是,他也提到,麻纸现阶段经济效益低的原因是市场上鱼目混珠,麻纸质量参差不齐。“手工制作,技术创新,这才是真正的西和麻纸”“打假永远在路上”,王主任的话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次日,团队前往陇原名家——王亮老师的工作室,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麻纸是如何在书画界崭露头角的,以及书画界“以展览为主”的特点与书画家的评选机制等,他认为,在书画界,麻纸仅仅是作品的载体,没有特别多的意义。直到此刻,我们才发现,仅仅把麻纸定位为一种文化属性较强的商品是会削弱技艺本身的意义及其独立性的。试图通过扩大销路来反哺技艺传承本身可能不适合麻纸,只有麻纸的品牌效应、技术工艺得到提升才可能让更多的书画家认同和选择麻纸,也就是强化其文化意义,而非急于挖掘其商业价值使其成为书画市场的附庸。结合之前在驻村队长口中得知的,陇南橄榄园的发展模式,在此刻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现阶段麻纸还不具备扩大产量所需要的条件,还是应该着重增强其本身的文化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