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星星之火实践小队—“晋州张氏剪纸”的美丽传承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星星之火实践小队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星星之火实践小队本次为探寻“文化传承”,走访了“晋州张氏剪纸”的技艺传承人张清菊,倾听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州张氏剪纸”的美丽传承故事,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传承,学习当地技艺传承人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艺术时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一座小城承载了2500多年的历史,她静静地躺在滹沱河畔,孕育着57.4万勤劳朴实的人民。这里的物产丰富有着“中国鸭梨之乡”的美称,这里经济的繁荣被评为国家文明城市,这里就是大唐名相,魏征故里——-晋州。美丽的土地,总有她动人的故事和古老的风俗。剪纸刻画,就是这座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历史传承。

从元朝时期,刻纸伴随着龙舟的产生和发展而演变成龙舟花(现细纹刻纸),细纹刻纸转向为首饰龙灯而制作。到清代,为追求装饰美观,老辈子艺人们就精细地选用多种彩色的纸张,剪出“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六畜兴旺、梅省鸳鸯、松鹤延年、年年有余、福禄寿喜”等题材,并采用明暗对比、粗细结合的手法,构思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到上世纪,当地艺人们再次探讨刻纸艺术,进行素材的革新,进一步把现代生活中绚丽多姿的画面通过刻纸艺术展示给民众,创出了更多优秀作品,赢得了专家学者的称赞。

其中“晋州张氏剪纸”现已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得到了关注与保护,使民间剪纸艺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地实现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目标。

“晋州张氏剪纸”是典型燕赵风格,展现出地方特色,善用阴刻、阳刻相结合,构图主题主要有窗花、喜花、人物、花卉、鱼兽及吉祥谐音的物象,画面线条“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画面幅度较大,具有优美清秀,逼真剔透的风格,突出的特点是“提得起、贴得上”以画为稿,刀法精妙入微,图案工而不腻,纤而不繁,构图细腻,线条圆润,丰富多彩,从装饰性、生活化衍变成一门独有特色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左图为技艺传承人向小队赠送独特校徽的剪纸。

第五代传承人张清菊,晋州市东里庄镇里丰村人,现为河北省民俗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员,石家庄市民间艺术协会员,石家庄市“三八”红旗手,晋州市妇联执委,晋州市剪纸协会会长。她自幼受外婆的熏陶,酷爱剪纸艺术,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推陈出新,她的作品相继荣获省市荣誉并被授予“河北巧姐” “省会巧姐” “金牌巧姐”等荣誉。

新冠肺炎肆虐抗疫情期间,张阿姨创作了几十幅剪纸抗疫作品,受到了省市电视台媒体的采访及头条报道和河北青年日报、石家庄日报刊登等,其中部分抗疫作品已被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为我市支援武汉抗疫的三名医护人员创作肖像剪纸作品。在“战疫情促生产我们在行动”公益作品评选活动中,作品《一定要胜利》被评为金奖。在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举办的“绿色生活,让家更美”创意作品活动中 荣获二等奖,得到了大众的好评。

“晋州张氏剪纸”第六代传人秦梓琛,秦梓航自幼随其母(张清菊)学习剪纸,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学校多次参加文化活动,受到了老师的好评。“晋州张氏剪纸”不断充实其文化底蕴与创作能力,近几年来一直开展传承文化剪纸艺术近校园公益课堂与技能培训,传递爱心,开展各项社会志愿活动。多次被邀省市电视台专题采访及今日头条、河北青年日报等刊登报道,多次举办妇女剪纸培训公益活动,感染身边更多人群,掀起了一股浓厚的艺术潮流。

由于民间剪纸传统文化宣传不足,机械剪纸对手工剪纸的冲突而导致特色弱化,以及资金支持掣肘等诸多因素,手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民间剪纸技艺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潜在失传的危险。

在本次“文化传承”的调研中,小队得出结论:文化传承从来不是曲高和寡。“晋州张氏剪纸”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不断充实文化底蕴和创作能力,存续传承,在加强第六代传承人的培养与指导外,同时在晋州市总十庄镇学区义务开展剪纸服装秀进校园等特色的活动,通过剪纸披风走秀,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剪纸艺术,充分表现民间剪纸艺术的伟大气魄,将学生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及积极性推向高潮。

一个人的努力,是发扬。

一群人的努力,是传承。

不忘初心,继承传统文化。

砥砺前行,光大我市民俗。

张清菊作为巾帼文明使者,

用手中的刻刀正一笔笔的刻画着

一条长长的文明的小路……

而她,会一直在这条小路上,

永不止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榆林乡村,看沙漠治理的产业化之路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载治沙造林,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也加快沙区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45年,她们用青春染绿荒漠,学习治沙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毛乌苏沙漠……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靖边林业和草原局 ——开拓土地沙化防治新思路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永远不会顺从人类。——题记2021年7月21日上午9时,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市靖边县林业与草原局开展对当地防风治沙工程的社…… 刘状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榆林乡村,揭秘治沙致富密码

在榆林,有一种绿,叫榆林绿,绿的妩媚;有一种蓝,叫榆林蓝,蓝的醉人;——《榆林民歌》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榆林市坐落于陕西北部,临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和……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铸就绿色丰碑——走近造林治沙“老黄牛”牛玉琴”

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2021年……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访金鸡沙,走进沙漠上崛起的森林绿洲

不是说黄土高坡吗?黄土呢?”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片中,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带领乡亲们在沙地里植树造林、培育沙地苹果,将不毛之地变成…… 王梦旭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毛乌素,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昔日黄沙漫漫,今日生机盎然。一代代治沙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坚守毅力,锁…… 李世冲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调研工作

(通讯员陈思然周曼琳石宇)4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面向长沙市第一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最新发布

柚回北川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柚回北川实践队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对“羌笛”“羌绣”“水磨漆技艺”“草编技艺”这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调查并体验之后,我们对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非遗文化传承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也做了…
北川非遗面临的问题
本次活动,我们先后走进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石椅羌寨,采访了草编传承人江福容老师、水墨漆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红志老师、羌绣传承人陈云珍老师和羌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景何老师,在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需要保护
留住历史天地间,在现华夏五千年。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
暑期实践:感悟中国“粮事”,见证幸福生活实践活动第四站——进乡镇
7月20到22日,“食”微知著团队以实践出真知为原则,来到文峰社区进行食品安全宣讲活动。团队在社区开设多个食品安全咨询窗口,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百姓解答所有有关食品饮食安全的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
造访延安红色基地,学习延安精神
100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100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党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是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100年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的一首长诗,100载的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
暑期实践:感悟中国“粮事”,见证幸福生活实践活动第四站——进社区食堂及入户调研
7月18日和19日团队成员进入社区食堂及居民家中实地调研,了解饮食烹饪方式和饮食环境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何改变,很难想象眼前的燃气铁锅曾是灶台柴火,干净透亮的桌椅曾是老朽的木桌椅。看到离我们的不远处,两…
探寻潮州革命历史,传承茂芝会议精神 ——文学院柳夏星火队开展党史教育专题课堂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柳夏星火队在党史教育课中用好红色学习资源,发掘学生们身边的红色足迹,寻访潮州饶平县曾经发生的“茂芝会议”。柳夏星火队于2021年7月29日14时30分以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
西科学子三下乡:“回望百年奋斗路· 青春接力新征程”走进西安革命公园
今年是建党百周年,我们团队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内容就是造访延安红色基地,学习延安精神。100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100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党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是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暑期实践:感悟中国“粮事”,见证幸福生活实践活动第三站——进社区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微知著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16日和17日来到当地社区开展公益讲座,为百姓介绍改革开放对我们饮食文化带来的改变,讲解我国从吃得饱到科学膳食,健康养生的饮食理念,强调饮…
星星之火实践小队-小戈廖村的民宿调研之行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星星之火实践小队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于20日来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