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山西工程科技大学的张馥缨同学接受了一次来自同龄人的采访——“大学生是‘认识家乡、宣传家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作为阳泉人,你是怎样宣传家乡文化的呢?”张馥缨回答:“阳泉历史悠久,还有许多红色名片,除了推广媒体的宣传,我们个人也可以多向大家讲述……”
采访者是北京科技大学行思红贝壳文化寻访实践团的4名同学,队长段旭超也是阳泉人。这次采访是想了解阳泉青年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下团组”时讲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我们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我们独特的方式,让“大思政课”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1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对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有着坚定的信念、高远的理想和雄厚的实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利于我们从过去的奋斗中汲取经验,奔向新的征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不但要学习“四史”,还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汲取养分,更要从华夏热土无数的文明成果中获得启迪。2020年,虽有新冠重击,我们的脱贫攻坚战依然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我们的实践,助力经济转型,开创新的辉煌!
实践还未开始时,大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去阳泉当地领略它真正的模样,感受当地烟火,传承地方文化。实践团每位成员都积极为出行住宿出谋划策,并按各自岗位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正当大家痛快畅想阳泉美景美食与深厚文化时,却接到紧急通知:响应各地防疫政策,北科大2021年暑期实践要求全部线上进行。行思红贝壳小队迅速转变思路,继续怀着对阳泉这片土地的向往,在线上展开了实践。
虽在线上实践调研,但队员们热情不减,每天都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自己关于阳泉的新收获。虽然队员们也是天各一方,但每日关于阳泉的话题成功地拉近了十八位同学的距离。正是这份热情,使队员们接下来的实践过程较为顺利。
习总书记曾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说:“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贝壳文化寻访实践团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开始了对阳泉的文化寻访。
这里有“忠义”藏山、冠山书院、娘子关;这里是百团大战主战场,在狮脑山建立了纪念馆和纪念碑;这里是“中共创建第一城”,全国第一个5G煤矿所在地,还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三体》作者刘慈欣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故乡……基本了解后,队员创作了讲述“赵氏孤儿”的连载小说《藏孤》,并且给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部分师生、湖北省蕲春县清水河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用讲座介绍了阳泉的历史文化,如“百团大战”、“中共创建第一城”等故事。队员们选取晋东地区典型的精神文明成果,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形成了成果集并结合专业知识撰写了TPI(Technical, Practical ,Ideological;专业、实践、思政)展示案例,为阳泉发展记下自己的感悟,提出建议。除此之外,还形成了《阳泉人物》、《阳泉名片》等样书……以上全部成果均汇总到了行思文化寻访实践团自制的网页上,供各团队参考学习。
除去红贝壳实践团外,北京科技大学行思文化寻访实践团还有5支小队,共101名学生在这个暑期体悟了伟大的“中国精神谱系”。“江南迹忆”走近一大会址,“牧歌”走近乌兰夫纪念馆,“沂蒙”走近老兵,“绿江源”走近东北老工业基地;“疫行”结合抗疫精神走近志愿者……并且在队员们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后,行思团队在公众号推出了《行思知言》系列连载文章,这更让每个人都体会到“中国精神”谱系带给了我们怎样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
“且行且思。我们在实践中确立了文化寻访的主题,就是想要让“大思政课”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用我们独特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行思文化寻访实践团团长段旭超如是说。应当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顾历史中的文化底蕴,用符合这个时代的方式保护、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5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