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到家”南师学子开展多地养老服务调研
南京8月24日电(通讯员何世豪、潘柯岚、季杰)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基本国情之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在此背景下,由政府主管和承办,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该服务模式旨在帮助和解决居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让老人能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还能让优质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2021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养老关怀服务”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情况和运营模式进行调研,收集老人反馈,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实现人民老有所养”贡献青春力量。
6、7月份,团队就开始了先期的准备工作。6月,调研设计阶段。团队进行文献梳理与资料搜集,在老师指导下撰写了七千余字的调研计划书,计划分别于江苏省泰兴市河失镇、江苏省靖江市斜桥镇与马桥镇、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四地的社区(村)开展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情况的调研,并且拟好相应的的访谈提纲和问卷。7月上旬,调研准备与联络阶段。团队通过线上网络政务平台、致电相关部门人员等方式,了解各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运行框架与政策指示。7月下旬,新一轮疫情爆发,团队随即调整调研方案,以线上云调研和线下分散就近调研的方式为主,一致决定由本地成员单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实地进行考察,其余成员转为线上资料搜集汇编与后续的文稿撰写、整理等工作。8月末,四地的调研工作依次完成。
平顶山市光华社区:走进社区食堂看“长者助餐服务”。
8月初,实地调研首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社区开展,团队成员李嘉欣前往其所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这里成了老人们的“社区食堂”,每周一至周五为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属于低保户的老人提供早、午餐服务。随后,调研者随机采访了八位老人,或是深入到受服务老人的家中、或是直接采访街边纳凉休憩的老人,借助访谈与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调研。在沟通的过程中,老人们热切而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内心感受,用朴素的乡音向探访者讲述种种服务体验。
总体上说,光华社区的老人们对于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比较满意。接受服务的任奶奶很感谢政府能想着他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伙食。但社区在提供精神关怀类服务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因种种原因而独居的老人大多希望能有人交流与陪伴。也有很多老人表述希望日后能有一个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也是一个独属他们的社交空间,老年人在一块互相交流和陪伴,以此获得内心情感的满足。
靖江市斜桥镇兴阜社区、东阜社区:与基层干部对话。
8月15日,团队成员沙喆来到了靖江市斜桥镇兴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并与社区书记唐洪先生进行了交流。兴阜社区常住人口约五千人左右,而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就有至少一千四百人,可以说是中国老年化社会的一个缩影。唐书记对团队的调研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据唐书记介绍,兴阜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开始了五年,并且在五年间有了显著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服务项目与设施的增多、改善上,另一方面也表现于群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上——目前,社区中的多数老人都愿意接受社区的相关养老服务。除此之外,地方民政局也非常关心社区的养老服务,给予了相当多的支持。但是,如何在财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做好养老服务是兴阜社区目前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既遵循发展渐进性的规律,又力争满足老人群体能动性的需求,是唐书记关注的一大重点。
随后,沙喆又来到了斜桥镇的东阜社区。社区江书记同样亲情接待了探访者,江书记着重和探访者谈论了居家养老新模式推行所面临的困境。江书记直言,居家养老新模式落到基层实处仍在路上。东阜社区有着丰富的养老工作经验,在十年前就已获得了国家级3A养老中心。基层干部们志向坚定、凝心聚气,力图不断优化工作路径,提高工作效能,从现实出发克服困难,最终达到养老服务进一步优化的目标。在访谈中,江书记从深入实际调查,接触老年群体的工作经验出发,列举了优化养老模式的四方面路径:满足基础设施需求、配备专业工作者、资金支持和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度,以期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臻于完善,惠及更多的老年人。而当探访者提到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已取卓有成效,江书记只是不无自谦地说,“目前做到的还只不过是一小部分物质性的工作,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仍处于先行之措,全国性的完整体系也处于探索建立的过程之中。很多试点性的养老项目不能只提留在数字和报道的展示上,而是要把将服务落到实处,使之常态化,并带动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养老服务项目。最后,江书记总结到,“居家养老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对老人内心的关怀。”
靖江市马桥镇白衣村:深入农村访老人。
白衣村老龄化程度较高,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九十多位,六十岁以上的更是多达五百以上,同样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白衣村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老年活动中心,供老人聊天、打牌、看报等,此外针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考虑到其行动不便,还安排了上门服务。8月21日,团队成员陈宇鑫前往白衣村开展调研,在与白衣村村委进行对接后,随机抽取了四位老人进行访谈。受访老人们积极配合,从访谈中可得知,老人们已然切实体会到服务带给他们的便利,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一些退休老人也对老年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的有着更高的需求,希望多一些高质量文娱活动类的养老服务。老人们的需求存在个体化的差异,这也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层化、多元化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
泰兴市河失镇:老人居家,服务上门。
泰兴市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已三年有余,由经过培训的助老员为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的护理、清洁、陪伴等服务。8月22、23日,团队成员陈点前往泰兴市河失镇刘庄村和刘官村,询问老人对该服务项目的感受与看法。探访者共对两个村庄的六位老人进行了访谈,探访者注意到,居家养老的老人的照料者大多是自己的配偶,其次是自己的子女,接受过上门服务的老人普遍表示助老员的上门服务可以在日常生活事务上提供很大便捷,却无法完全替代与家人的亲情交流成分。
不曾接受过服务的一位老人表示对此有颇高期待,认为这既能服务老人,又能给负责服务的志愿者工作的机会,可说是两全其美的做法。但两位接受过服务的老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其中一位八十四岁的高龄失聪独居老人,在提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时总是笑眯眯的——每半个月一次的服务给老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表明对于此类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而另一位失明老人,失明后精神波动较大的,对于上门服务存在着极大的心理负担,这名老人的事例也提示了在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时需要关注特殊老人(尤其是残疾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给助老员服务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结:精神关怀应当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
在与政府、机构、社区、老人多方面的访谈交流中,团队获得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这过程中,团队发现,对于老人,尤其残疾、独居等的特殊困难老人的精神关怀类养老服务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部分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地应相互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本身仍在不断尝试和完善阶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落实,还将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对此怀有信心,在未来,我们不仅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还要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将心比心,每一个人都将会老去,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关心老人、关爱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