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团队:传承沂蒙调研队
团队成员:郑博文(队长) 田雨顺 陈雨禾 刘清琳 范飞
指导老师:魏慧英
作者:郑博文
摘要: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赴临沂市进行实践调查,利用我们临沂地区特有的红色资源,设计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跟随革命故址再现红色足迹、瞻仰烈士墓碑缅怀革命英烈、致敬革命烈士、找寻并走访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文化。我们整合红色故事,为孩子们展开红色宣讲,并针对我们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关键词:沂蒙精神;传承与弘扬;大学生社会实践;红色引擎
一、实践背景
沂蒙精神是在沂蒙山区广为流传的一种红色革命精神,是由无数的沂蒙人民在反抗压迫的奋斗和长期坚持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凝练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意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临沂人民所遵循和传承的精神,更是发展成全国人民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山东大学“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结合家乡所在地的文化特色,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要求,灵活结合沂蒙老区独特的红色革命历史,于2021年暑假开展了一系列独具沂蒙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课堂之外走进社会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多方学习、动脑思考、结合实际、提高思想意识,在实际观察中学习党史、坚定信念,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肩负起新时代追梦人的责任和担当。
二、实践目的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人民向来敢于反抗压迫,有着渊源流长的革命斗争传统。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无数沂蒙热血儿女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沂蒙儿女们的幸福和安康,镌刻了一幅幅壮丽而辉煌的的革命画卷。沂蒙精神也成为后代沂蒙儿女永不会忘却的热血精神。新时代里,沂蒙精神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革命年代里灿烂辉煌的沂蒙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仍然充满勃勃生机,有了更进一步的符合实际的发展,变得更加耀眼和夺目。作为后辈沂蒙儿女,我们更应走进沂蒙故事,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伟大的沂蒙精神。
依托沂蒙老区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以及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我”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成员:郑博文、陈雨禾、范飞、田雨顺、刘清琳五位山大学子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我们临沂地区特有的红色资源,设计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跟随革命故址再现红色足迹、瞻仰烈士墓碑缅怀革命英烈、致敬革命烈士、找寻并走访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文化,于实践中了解红色沂蒙历史,传承红色沂蒙基因,从而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
三、实践过程
第一站:大青山
时间:7月27日下午 地点: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
7月27日下午,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全体成员拾阶而上,来到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进行红色革命历史的学习,探索先烈们身上的英雄品质,亲身学习沂蒙精神内核。
纪念馆采用历史图片、油画、雕塑、场景复原、陶艺长廊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山东党政军民在大青山突围中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悲壮场景,并用动态的灯线在沙盘上展示了日伪军的进攻路线和大青山突围的路线。纪念馆里的每一座雕塑、每一张相片,都在向人们诉说革命战士们的毅力与爱国深情。馆外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区记载了长眠于此的无数革命先辈的名字,他们用生命印证着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比忠诚,他们的青春在大青山闪烁着最灿烂的光辉。当抗战烽火燃遍沂蒙,无数沂蒙儿女抛开小家的私情私立,毅然决然地冲上战场,浴血青山,胜利突围。这仍将激励着所有的沂蒙儿女,延续沂蒙精神,不怕困难、敢于奋斗,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图为实践队员朗读为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中壮烈牺牲的扑火队员——徐鹏龙烈士写的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博文 提供
第二站: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时间:7月28日 地点: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2021年7月28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翻开这段红色的书页,感受红色气息,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缅怀革命先辈。
正对陵园大门的是雄伟的烈士纪念塔,上面像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烈士革命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塔的底部刻有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庄严肃穆。小队成员们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了园内开国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罗炳辉将军墓、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墓等八位烈士的墓碑。空气中弥漫的雨雾,绿树底青石板的小路,再加上革命烈士的群墓,给一行成员很深的触动。队员们不自觉地放轻了自己的脚步,静静的感受着松柏苍翠的园里安静肃穆的氛围。瞻仰纪念塔时,队员们遇到了同来学习、缅怀英烈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驻足塔前,重温着入党誓词。随后,团队成员又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内墙壁为巨大石质联碑,碑上面镌刻着61813位烈士的英名,队员们被深深震撼,心情也愈发沉重。纪念堂的中间有一影壁,正面为周恩来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背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堂前还摆放着国家领导人等进献的花篮。最后成员们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钦佩于“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革命精神。而纪念馆内陈列的历史物件既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也是沂蒙人民抵御侵略的勋章!
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山河已无恙,巍巍葬忠魂。蒙山高,沂水长,沂蒙精神永不忘。沂蒙精神仍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将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纪念堂内悼念牺牲的六万英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博文 提供第三站:王兆武爷爷家中
时间:8月4日上午 地点:王兆武爷爷家中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8月4日上午,山东大学“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成员陈雨禾走进王兆武王爷爷家中,采访这位 加过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航空取样的老军人、老党员,聆听这位老一辈沂蒙的儿女的故事。
进入书房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爷爷的一张大书架,上面还庄重地插着一面党旗和一面国旗,桌面上也有王爷爷还在撰写中的文字手稿。小队成员了解到,在退休之后,王爷爷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写作创作,已著有《天山的回声》、《沂蒙山的呼声》等著作。王兆武爷爷曾三次参加包括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在内的核试验,现在身体内仍然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死了带进棺材里”、“上不告诉父母兄弟,下不告诉妻子儿女”,以上这三条是党对当时像王爷爷这样的参加者的要求,而王爷爷他们也正是谨遵党的一切要求,毅然抛却小我的私利私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只因为一句朴实的“党和人民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
王爷爷作为一位沂蒙的儿女,他在为党和人民奉献自我的同时,也始终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沂蒙精神。王爷爷的父亲就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地下工作者,为相关党员提供情报,只为解放,支持党的工作。怀抱着这位沂蒙老人毕生的心血,小队成员陈雨禾走向晴朗而安宁的室外,带着对沂蒙精神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大踏步走向青年一代沂蒙儿女的奋斗新征程!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王兆武爷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博文 提供
第四站: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
时间:8月4日 地点: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
8月4日,郑博文、田雨顺、刘清琳一行三人代表山东大学“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走进了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实地探寻这家以沂蒙小调为核心文化的特色企业,探寻当代沂蒙精神的“另一种”传唱。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光辉灿烂的沂蒙革命文化,是沂蒙厚重文化积淀的升华。《沂蒙山小调》伴随着战火硝烟诞生于费县北部山区,依此衍生的红色经济经典品牌“沂蒙小调”,传承着红色文化基因,奏响着经济发展的乐章。企业的文化同沂蒙山小调紧紧依靠在了一起。企业初期,公司总经理李怀珍从两间小屋,一盘石磨,三名员工,四盘鏊子做起,怀着把红色文化做成大产业的梦想,开启了下岗工人再奋斗的篇章。,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不断开展产品创新和文化创新。深挖核桃加工产业链,既是企业的一种产品创新,也是一种扶贫的新法子。农民单卖核桃这种初级农副产品,很难提升生活质量,而核桃深加工之后,产品的附加值高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这是企业对精准扶贫、科学扶贫政策的一种响应,正依企业张经理所介绍:“用产业帮扶贫困,用产品传承精神。” 通过听企业张经理讲述公司这段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的历史,企业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沂蒙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沂蒙儿女代际相传的精神炬火!
图为张经理介绍沂蒙小调的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博文 提供
第五站:传承沂蒙精神宣讲
时间:8月5日上午 地点:胡阳镇
小队成员范飞代表山东大学“传承沂蒙精神调研队”对本地某一辅导机构的孩子们进行了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宣讲。通过对先烈血洒战场的英雄故事的娓娓道来,共同唤醒了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沂蒙精神!
首先,小队成员范飞以PPT展示的形式向他们深度解读沂蒙精神。简单给他们介绍了沂蒙大地与沂蒙儿女的情况后,并依次详细地为他们讲述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的劳动智慧中不断传承与创新,感染无数沂蒙儿女在新时代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继续在社会主义中“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我们的先辈——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听到这些,孩子们纯真的眼眸满是对先辈的敬畏和感恩,尤其是在听到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和“沂蒙六姐妹”的感人故事时,有些孩子的眼眶里已经闪出了泪花。最后,成员范飞播放了一段中央音乐频道里的音乐,名叫《沂蒙山——永远的爹娘》,使孩子们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去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故事。之后,又播放了电影《芳华》里的舞蹈《沂蒙颂》,感受那时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信此次宣讲能让孩子们学习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品格,唤醒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传扬沂蒙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宣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博文 提供四、实践成果
1.探究革命纪念馆在红色精神传承中的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
革命纪念馆大多是建立在重大事件发源地或者依托杰出革命先烈的故居,著名纪念遗迹等地的纪念性博物馆。其所收藏的各种红色文物便是红色精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们见证了先烈们的光荣事迹,记录着光辉的革命史迹,承载着浓厚的红色精神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红色精神应当焕发新的活力,而作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革命纪念馆也应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所以,革命纪念馆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
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临沂中被纳入”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被选入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者都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每年也接待大量游客,为沂蒙精神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大青山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展馆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教育主线,采用历史图片、红色文物来介绍大青山突围战,也与时俱进地采用多媒体沙盘、视频、场景复原、陶艺长廊等更有表现力展陈手段,在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了直观性,更加极具感染力。在完善场馆展示的同时,大青山爱国教育基地还效仿“重走长征路”,围绕许多战斗旧址重点打造了“重走突围路”。基地已经形成展馆教学、现场教学、影像教学、“三同”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园内共有塔、堂、馆、亭、廊、坊、墓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而其沂蒙革命纪念馆内在运用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片的同时,也创造性的采用电视资料和场景复原等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发生在沂蒙大地上的战火纷飞,也阐述了沂蒙精神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全貌。通过展览,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沂蒙老区人民“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无不被沂蒙精神所拥有的丰富内涵所感动。
在看到以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和华东烈士陵园逐步完善场馆建设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仍有存在的不足。许多革命纪念馆有着很好的红色资源,但却无人问津。在当下这个信息横流时代中,不能一味地等客上门,要改变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营销手段﹑加强联合推广。,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如在建军,建党,青少年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加强宣传,以增加观众对革命纪念馆的了解。同时全方位拓宽传播途径,拥抱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平台,宣传内容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音频,视频。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加强革命类博物馆的宣传与传播。同时进一步加强展馆互动性设计,让人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大家沉浸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感悟与传承红色精神。一方面可以让一些文物“活起来”,采用文物文创,文物拟人化等手段拉近展馆与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灵活引进VR,3D等先进技术,通过3D影片的独特视角,让观众亲身经历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
2.红色引擎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沂蒙山小调》也伴随着战火硝烟诞生于费县北部山区。光辉灿烂的沂蒙革命文化,是沂蒙厚重文化积淀的升华,同时也依《沂蒙山小调》衍生了红色经济经典品牌“沂蒙小调”。
树立以沂蒙小调为核心文化的特色企业,是当代沂蒙精神的“另一种”传唱。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合理利用依《沂蒙山小调》衍生的红色经济经典品牌“沂蒙小调”,创建了一系列具有沂蒙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发展初期,外部生存环境较差,但企业坚持把红色文化做成大产业的梦想,在艰辛的创业中起步,在沂蒙精神中汲取力量。可以说该企业树立了沂蒙精神驱动企业发展的典范。“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加入了扶贫的队伍,一直坚持着“用产业帮扶贫困,用产品传承精神”的扶贫理念,帮扶几十户困难群众奔上小康,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岗位,让工人们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深挖核桃加工产业链,既是企业的一种产品创新,也是一种扶贫的新法子。这是企业对精准扶贫、科学扶贫政策的一种响应。企业反哺沂蒙人民,延续“红色基因”,产业扶贫惠民生。
红色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实不仅仅在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这一家体现。通用技术集团齐二机床公司是马恒昌小组诞生地,被称为班组建设的摇篮。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所有员工秉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小组精神,创造了公司灿烂的历史。千里之外,延安精神下成长的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把延安老区面临的经济下滑、环境污染等多个发展难题结合起来,将扶贫工作把控到点和面,通过产业帮扶、生态改善等多种精准扶贫手段,把建设延安做到更好,让伟大的延安精神生生不息。
红色产业扶贫、红色旅游扶贫、红色精神扶贫等扶贫方式,成为红色企业扶贫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实现了扶贫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扶贫效益最大化。企业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为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开辟了新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让红色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延伸的动力和助推器,让红色文化成为企业各项工作可持续开展的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普适性重要意义,同时其在奔向小康社会、解决彻底贫困中发挥巨大作用。
3、发挥青年人的桥梁作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做一个“沂蒙小记者”采访王兆武爷爷的光辉事迹,做一个“沂蒙小讲师”给沂蒙的小花朵们讲述沂蒙精神故事……这次的实践活动中,青年切实走近沂蒙人民的身旁,慰问老者,学习事迹和精神,播撒沂蒙精神的种子,为沂蒙精神在蒙山沂水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了让沂蒙精神走的更高、更远、更深,青年必须在沂蒙精神的传承中发挥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做新老交替之间的桥梁。
首先,青年应不忘初心,追根溯源。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承重视度的提高,沂蒙精神的概念也越来越重要,当地政府也在不断开发和发扬沂蒙精神。作为沂蒙儿女,牢记沂蒙先辈英雄事迹,寻知身边老者宝贵经历,是人们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重要途径。这些人物和事件是沂蒙人的精神食粮,沂蒙精神正是从这一个又一个的史实中提炼出来的。然而,还有太多沂蒙人的事迹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一辈的沂蒙人逐渐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脱节,他们身上的沂蒙故事很难自行传播出去。而青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上更加容易,能熟练使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手段进行传播。想让他们的故事不被埋没,青年必须站出来去搜集和传播沂蒙故事。比如,青年有组织和纪律地走访重要革命村庄,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宝贵事迹;从自己的家人开始,探寻附近的革命烈士家属、抗战老兵、先进党员,合理进行采访,抓取关键信息;阅读相关书籍,在史实中寻找有价值的沂蒙故事;紧跟时事,学习当代沂蒙人民的先进事迹,比如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等。
然而,要想避免沂蒙精神在流传中断层,既不能让沂蒙故事埋没在村落深处,也不能任其滞留在青年自己的内心,而是要将其散播给更多人,尤其是新一代的沂蒙孩子。
所以,青年当不负所托,发光发热。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沂蒙精神却要代代相传。青年褪去了孩子的稚嫩,比老者更有活力和动力,是沂蒙精神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传承和发扬的关键。在沂蒙人物故事收集好后,可以把它们写成推文发送到当地的微信公众号上,或写成稿件刊登在报纸或期刊上,也可以在QQ、微博、知乎等人们常用的软件上进行传播。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传播手段是极其多样且不断创新,青年有许多办法和机会。对于沂蒙地区的孩子们,青年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村庄或社区开展沂蒙精神的宣讲。宣讲方式就要因人制宜,也孩子喜欢的方式讲好沂蒙故事,比如播放与沂蒙事迹相关的动画、小短剧,音乐剧、电影等。然而,只用短暂的假期时间和不充足的人力宣讲传播,定是不能充分向学生展示立体的沂蒙精神。如若学校能加强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配备一定量的老师和教材,国家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从娃娃抓起,那么红色文化便可深入孩童的内心,并影响他们的一生。
五、参考文献
[1]李华伟.论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221-222.
[2]唐军富. 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与红色文化传承[A]. 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2012:4.
[3]王春山.革命类博物馆红色文化消费探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33(12):71-74.
[4]张永胜,左兴俊.临沂市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J].经济论坛,2011(04):150-152.
[5]冯萍. 浅谈以“红色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几点做法[N]. 中国冶金报,2011-11-29(B04).
[6]红色扶贫传基因 助力精准脱贫梦[J].企业文明,2017(05):25-27.
[7]张振东,吴志飞. 发挥红色引擎优势 激发出版企业发展动力[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27(004).
[8]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企业发展[J].现代班组,2021(05):6.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7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