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时代精神风采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21世纪文化大融合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7月12日,是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考察团三下乡保护魔崖石窟的第二天,考察团成员再次来到太谷古迹——白大石摩崖石窟。
太谷白大石村石窟(唐代)位于白大石自然村西,白大石村山崖上挖有好几个石窟,石窟有神像,窟外是搭着砖木结构的出檐,为古磨龛寺所在地,亦称“万佛崖”。4窟,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残存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及线刻造像250余尊。造像大者高1.25米,小者0.08米。
进入拓碑准备工作,第一步需要把碑面污迹进行清洗,直到字迹清晰可辨,污迹全无。蘸白芨水在石碑上刷匀,在未风干前铺宣纸;铺宣纸,碑上刷水,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用猪鬃毛刷子敲打,把字迹全部嵌在宣纸上,使文字凹入均匀。等待风干变白之后,下一道工序就是上墨。最后,取下拓片。一张张跳舞的飞天女子呈现在宣纸上。
先后共拓3座石窟,拍打将佛像印刻在宣纸上,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拓碑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新青年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助于南朝印刷技术的传承。
“老城故事有多少,宽窄巷子的长度丈量这历史文化的长度。”拓碑艺术从古人手中流传到今天,经历过了无数的磨难与创新,这是这段路途中的收获。打刷与石碑相互碰撞摩擦出历史绚烂的火花,击出了文化历史中最为雄厚的声响。
一座高山,一座窟,一处风景,一群人。一群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石窟“拾遗记”团队一直在路上,表达了团队“拾于心,传于行”的团队思想。保护历史文化都是中华儿女应共同担起的重任,做历史文化的保护者,共同将中国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4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响应十九大号召,坚持“大扶贫”的格局,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农村发展状况,传递保险惠民好声音,8月12日,江西师范大学“致青春”文化艺术服务团的队员们走进海会……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为提高留守儿童的艺术修养,丰富其暑期生活,推进乡镇基础艺术教育的发展,8月11日上午9点,江西师范大学“致青春”文化艺术团全体师生出发前往庐山市海会镇开展艺术支教、文化调研……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7月9日至7月15日,江西师范大学三院联合“七彩假期”教育关爱服务团在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狮峰学校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并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形式多样……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7月14日至20日,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2018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18名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7月23日下午4时许,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第四届江西省大学生环教营(下文简称“四环”)抵达上饶市武夷山镇车盘村,开展为期十五天的环境教育系列……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盛夏的八月,刺蛰的阳光照射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8月11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实践队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海会镇,用青春与热情展开暑期三下乡社……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忠诚守护着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传播着中华文明的丝绸之路,在华夏版图上蜿蜒向西,终在河西走廊山脉之间的甘肃嘉峪关上交汇。7月14日,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普及丝路文化,助推美丽陇……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丝绸之路,这一跨越千万里、连接东西文化的长廊,展示着数千年人类文明交融的历程。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入,位于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敦煌更是受益良多,而敦煌莫高窟,则……
青信人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